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今年9月1日是第16个“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同时9月份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三减三健’ 健康相伴”。国家卫健委向公众发布了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 “三减三健 ”宣传核心信息,其中,“三减 ”聚焦于倡导口味清淡, “三健 ”聚焦于全生命周期关注。
图源视觉中国
全民健康,从来没像今天这么重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们从来没有对全民健康这么重视过。 ”江苏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王卉博士说,过去只是一年当中设个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而现在将整个9月份都设为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日,而且从儿童到老年人都强调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们临床上过去经常强调研、治、康并重,而现在则改为防、治、康并重。虽然一字之差,但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王卉说,慢性病主要指 心脑血管疾病 、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等一类非急性传染性疾病的统称。“这些疾病通常与不良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密切相关,更为值得警惕的是,慢性病也正呈年轻化趋势发展,慢病防控决不能慢。”
“许多人喜欢叫外卖、下馆子、吃快餐,顿顿吃烧烤,它们虽然味道比在家做得好些,满足了一时口腹之欲,但这些加工的食物往往大油、高盐,偶尔尝尝鲜问题不大,但长期食用对健康危害不小。 ” 王卉说,临床上发现许多胃癌、肠癌患者都有喜食腌肉、烧烤等习惯。
目前,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只能预防而不能治愈,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一旦罹患就是终身性的,需要终身服药。如果大家从年轻时起就注意少油、低盐饮食,不熬夜、不酗酒,管住嘴、迈开腿,注意健康管理,那么就可能不生或少生病、晚生这些慢性病。另一方面,预防是投入最少、耗费最低而见效最快的方法。
慢性病高发与不良健康方式直接相关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的头号健康威胁,发病率不断升高。目前,江苏省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8.9%, 全省患病人口超过580万,全省还有1800多万高血压患者。
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说:“ 1980年时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只有1%不到,当时人们骑自行车上下班、过年才能吃顿肉;而到 2021年时,该病患病率高达13%,人们饭桌可以说顿顿有鱼有肉。”
我省的抽样调查显示,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比例达77.4% ,高血压、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发病率较高,排名前三。失能、失智老人达130万以上。全省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9.32岁,健康预期寿命相差10岁左右。专家表示,这意味着许多老年人带病生存时间达10年之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给老年人晚年生活带来影响,也给老年健康保障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据介绍,江苏省慢性病近年来呈高发态势,相关部门全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显示 :我省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8.9%,高血压知晓率为43.2%。全省因慢性疾病死亡占全部死亡人口的88%,其中恶性肿瘤占30%, 脑血管病占22%,心脏病占15% 。
王卉表示,导致高血压、肥胖的因素有许多,生活习惯尤其值得关注,膳食结构不合理,如食盐过量 、大量饮酒、高胆固醇食物过多摄入,均可使血压升高成为高血压患者。此外,我省居民中有50% 的人 超重,肥胖的比例也非常高。
许多慢性病是从婴儿时期,甚至是从母亲*时就种下了“ 病根”。王卉说,比如母亲*时吃得太好、营养富余,导致 超重儿频频出现,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超重或肥胖的几率也会很高。
图源视觉中国
警惕“心病”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社会病”
健康,不仅指没有身体疾患,还指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生活当然是拥有身心都健康的美好生活。焦虑、抑郁、萎靡不振;要么失眠,要么整天昏昏欲睡,渐渐对工作、生活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及工作节奏的变快,公众精神和心理健康也遇到了巨大挑战。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也加剧了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发病率也进一步上升,给公众、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负担。
“目前,我国人群中有86.4%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的病人像患感冒一样普遍。”南京脑科医院精神三科专家陈君君提醒,学会善于掌握自我,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对适应社会发展、维护心身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情绪活动是心理刺激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情绪。”
“常见的心理调节方式有转移疗法、想象疗法等,还可与病人讨论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其与周围人多接触和交流。”陈君君提醒说, 但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仍无法改善并控制情绪,甚至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一定要及时就医。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不是只能依靠心理疏导或者心理治疗去解决,心理问题靠心理方法去解决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症下药。” 南京脑科医院早期干预科主任医师朱荣鑫解释,心理问题的成因大多复杂多样,在治疗时,首先需要针对心理问题作出评估,再根据评估去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也就是心理学中重要的‘没有评估,就没有帮助’。”朱荣鑫建议,对目标人群进行心理状态动态评估,并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问题。
动起来,让生活更健康
今年1月份,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牵头组织编制的《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 2021)》发布。《指南》建议人们要减少静态行为,每天保持身体活跃状态,并对不同人群的身体活动给出了推荐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专家组组长陈君石表示,之所以要强调身体活动是因为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证实,缺乏身体活动(比如久坐不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的第 4位主要危险因素,前3位是高血压、抽烟、高血糖,身体活动不足排第4位。
“减少慢性病发生,必须从还没有出现健康问题时就着手,引导公众做好健康管理。”励建安教授说,健康管理需要每个人的关注与重视。 特别是加强运动,规律的运动可以预防冠心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当然还可以预防肿瘤。发达国家提倡全民运动,这四类病的发病率都在下降。
励建安说,继美国临床心脏病学会提出:把运动列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临床第五生命体征,号召民众把运动作为预防和治病的良药来推广。这个观点也应在我国推广。 “因为,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的并不一定都是健康的人群,植物人也具备这些生命体征,但他是病人。 ”
据介绍,我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自2007年启动以来,目前已覆盖超过全国96%的县区,建成12类健康支持性环境8万余个。“ 迈开腿,管住嘴” 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体育馆、健身房内越来越热闹 。
图源视觉中国
“ 三减三健 ” ,我省在行动
健康是1,其它都是0,没有健康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专家表示,开展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 三减三健” 等专项行动,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强化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将综合运动、饮食和行为习惯等内容融入中小学校园、家庭及社会的各种日常活动中,实现预防工作关口前移,使 慢性病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据了解,几十年来我省坚持深入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行动 ,目前13个设区市和21个县级市建成国家卫生城市,3个设区市、7个县级市入选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总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统筹推进健康江苏25项专项行动,建成省级健康促进县区50个、健康教育基地36家,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2.1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健康江苏建设更高质量惠及全体人民。
江苏已建成国家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37个,数量居全国首位,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从2015年的12.02% 降低至目前的9.33%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5.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从2012年人均不低于25元提高到2022年93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排名全国第二位。
我省出台的“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指出,到2025年,我省将分期分批筹建心血管病、癌症、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疾病、骨质疏松、精神疾病、心理健康等十大类省级慢性病防治中心或区域中心,充分发挥各中心在政策咨询、标准规范制定、监测评价、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作用,降低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将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从而持续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王甜 见习记者 杨易臻
编辑: 黄卓凡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