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9号是啥日子,8月9号是什么日子查一下

首页 > 日历 > 作者:YD1662023-05-26 06:19:59

  这份《征友启事》,彰显了青年*的不拘一格、胸怀大志。那么,他的求学时代又是怎样的呢?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

  和中国许多家庭重视教育一样,自*9岁开始,他的父亲便送他去私塾读书。可他父亲最大的期望,还是要*安心务农、精于持家,因此,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便开始白天在田里帮助父亲干活,晚上替父亲记账。

  就在这时,一本书又燃起了他对读书的渴望,这本书就是《盛世危言》。该书主张设议院、办商务,讲农学,兴学校……还说到中国之所以弱,正是因为缺少西洋的铁路、电话、电报、汽船等,据*回忆:“《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

  在这一时期,对*影响很深的还有另一件事。1910年4月,湖南粮荒,长沙饥民暴动惨遭镇压,许多人被捕*。

  当时,*和同学们对这件事议论多日,据*后来回忆说,这件事“影响了我的一生”,“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我深感不平”。

“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这本书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谈到了越南、缅甸等地的宗主权的丧失。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从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再到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加渴望走出小小的韶山冲,去了解外面更加广袤的世界。

今天是9月9号是啥日子,8月9号是什么日子查一下(9)

1919年,*(右一)同父亲毛顺生(左二)、伯父(左三)、弟弟毛泽覃(左一)在长沙合影

  17岁的他,在临行前给父亲写了一张便条,借一首他改写的诗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不久,*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但因学校开设的课程不能满足*的求知欲,仅六个月,他就从省立高等中学退学,转向湖南省图书馆自修,他后来回忆道:“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今天是9月9号是啥日子,8月9号是什么日子查一下(10)

定王台湖南图书馆旧影

  就这样,*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闭门读书整整半年的时间。这半年,是*大开眼界的日子,从此他养成了终生以书为伴的习惯,也养成了博览群书的爱好:“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

沙地当床、石头当枕,身体力行读“无字之书”

  1913年下半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除了刻苦钻研“有字之书”,他还身体力行读“无字之书”,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个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

  能够看得出来,当时的*认为要改造中国必须要先了解中国,这就不可不读“无字之书”。

今天是9月9号是啥日子,8月9号是什么日子查一下(11)

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为*

  于是,在读书期间,他经常利用节假日,采用“游学”的方式到群众中去学习。

  1917年暑期,他同萧子升一道徒步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5县,历时一个月行程900余里。他们有意识地不带分文像“游学先生”一样,每到一地,靠为人写字作对联,解食宿之难。

今天是9月9号是啥日子,8月9号是什么日子查一下(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