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春耕备耕,田间地头一派人勤春早的忙碌景象;大街小巷重现烟火气,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消费快速回暖;连日来,各地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加快复工复产,多地重大项目纷纷开工……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背景下,2023年开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释放积极信号。
企业生产按下“快进键”
焊花四溅、厂房机械轰鸣、生产线悬臂挥舞……春节假期刚过,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三工厂车间里,一派繁忙热闹景象,平均1小时就有70辆整车驶出工厂。
位于天津北辰科技园区的沃德传动(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农历正月初八就已开工。这家专注于工业减速机等传动设备领域的企业,开年首月的销售迎来2000万元订单,为今年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月1日,工人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三工厂总装车间组装车辆。(受访者供图)
“订单多,我们提前结束假期赶回来。”1月25日,农历正月初四,位于四川省内江市的四川明泰微电子有限公司已有员工到岗。生产线从开机到运行,需要两天到三天调试,不少内江本地员工放弃休假,抢出生产时间。
产线不停机、工人轮班转,不只是四川,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企业不仅加紧复工复产,还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有的公司订单排到了半年后。
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0.1%,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创18个月以来新高。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随着市场主体活力、居民消费潜力和产业升级动力的有效释放,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态势保持不变,将为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重大项目掀起建设热潮
新春伊始,全国抓紧推进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各地纷纷打出“组合拳”,提振市场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年一季度,北京市将有160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约2700亿元。1月31日,北京市2023年首批50个重大项目开工。项目聚焦现代化产业、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领域,总投资约486亿元。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北京各区积极帮助企业节后复工复产。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北京中德产业园,通过实施“服务管家”机制,点对点推动政策落地,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目前,园区内90多家德资企业已全面开工。
绍兴北站TOD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现场(2023年1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由中建三局承建的这项工程为浙江省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是集商务办公、科创研发、星级酒店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城市交通综合体。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进入2023年,上海已签约重点产业项目160多个、总投资1000亿元,新开工重点产业项目60多个、总投资超700亿元。日前,上海市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发布的“行动方案”提出了195条任务举措。上海浦东引领区、临港新片区等地正进一步集聚产业链各方力量,吸引越来越多世界级产业资源、创新人才、重大项目落地。同时,上海还全力加快布局新赛道和未来产业。
春节过后,福建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开工,并确定了1580个省重点项目、总投资达4.09万亿元。新能源是福建新兴的优势产业,在福州市马尾区,一个年产值5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园正加紧施工。今年,福建将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向锂电储能应用方向延展产业链,推广“新能源 储能”一体化开发模式。
人勤春来早 春耕备耕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耕备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首战,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础。当前,多地掀起春耕备耕热潮,田管等各项工作压茬推进,牢牢保障粮食安全,夯实经济社会发展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