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自汉代以来,民间就有元月十五张灯、赏灯的习俗。按照传统,在大地回春、明月高悬的正月十五夜晚,人们要进行观灯会、猜灯谜、吃元宵等一系列活动。随小布一起深入了解这些习俗吧~
赏花灯:丰富意蕴
由于元宵节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因此也称为“灯节”“灯夕”。东汉时,汉明帝为宣扬佛教,敕令在上元之夜,“燃灯敬佛”,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敬佛。从此以后,元宵张灯便蔚然成风,相沿成俗。
一般来说,旧时从正月十三日“上灯”开始,市面上就会挂出各式各样的花灯;十四日为“试灯”,各地纷纷搭建起灯棚、鳌山、牌楼等,或张灯结彩,或燃放烟火,或表演节目等,已有了节庆活动;十五日为“正灯”,各种表演大张旗鼓地开始,不仅在灯会上有赛花灯等活动,平常百姓家也都张挂灯盏,小孩子们则手提灯笼到处玩耍,有的地方一直持续到十八日的“落灯”。
元宵节观赏的主要对象是花灯,又叫“彩灯” “灯笼”。天上明月和人间灯火交相辉映,显示出了节日的欢快与喜庆。
猜灯谜:博大精深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灯谜有的和文字有关,有的和道理相关,往往读来幽默风趣又十分应景。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富有趣味,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吃元宵:团团圆圆
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节俗。明清正月十五吃元宵成为时尚。明朝京城在初九之后,就开始吃元宵。元宵用糯米细粉制成,圆形,内包核桃仁、芝麻、桂花或白糖为馅。在祭祀祖先之后,家人老乡一起享用圆子,取其团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