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点灯什么说法,正月十五在桥上点灯有什说法

首页 > 日历 > 作者:YD1662023-05-30 06:12:55

正月十五点灯什么说法,正月十五在桥上点灯有什说法(1)

正月十五闹花灯,是城里人过元宵节的保留项目。而点荞麦灯,是静宁广大农村正月十五延续传承的古老习俗。

记忆拉回八九年前,也就是2012年正月十五这天,在甘肃省静宁县三合乡任岔村,和全村人家都一样,王换儿家也正忙着捏荞麦面灯。六十多岁的婆婆一边捏着面灯,一边跟王换儿絮叨着:“庄稼人年一过,再过个正月十五,点个明灯就清醒了,各走各的,学生该上学了,打工的也该打工去了,种庄稼的也开始劳作了。明灯一点,全家人各奔前程,顺顺利利的一年又要开始啰!”

在静宁广大农村,正月十五做灯、点灯,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习俗。和城里人不同,每年农活一干完,庄稼人便进入了冬闲。冬闲的日子里,他们最期盼的就是春节,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温馨的过程。

从腊八开始,每家每户便进入了过节的状态,春节无疑是这场盛宴的高潮,而元宵节,则是这场大戏的收尾。因为城乡生活的差异,只有农村人才可以享受到元宵节做荞麦灯的传统氛围。

婆婆负责捏面灯,王换儿则负责把捏好的面灯放在蒸笼里。她指着笼屉上形态各异的面灯说:“这盏灯代表二月份,就捏两个褶子,四月份的就捏四个褶子,再就是五月六月……按月份捏着呢!蒸出来以后看哪一个里面有水,就预示哪一个月雨水多。如果四月份的蒸出来里面有水,就是四月份雨水多,就这么个讲究。”

约摸四十分钟后,王换儿揭开了蒸笼,透过热气腾腾的水雾,婆婆表情凝重的审视着一盏盏蒸熟的面灯:“咋看起来都干着呢,这个五月跟四月水还多些,一月份干着呢……”用面灯里面的水汽预测月份降水情况,庄稼人骨子里对此深信不疑,从不想这是否科学。

天刚刚黑,任岔村的家家户户开始在屋内和庭院各处点燃面灯,一霎时,里里外外亮亮堂堂。这一晚,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对新生活充满了憧憬,点燃了希望……

点荞麦面灯,还有一个有趣儿的故事,传说观世音菩萨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弟子,名叫“荞”,一天做完功课后,天色已黑。观世音菩萨给了荞一盏灯,让她打着这盏灯回家,荞不解地问,我的眼睛看不见,掌灯有何用呢?菩萨说,虽然你看不见,但是别人看得见,就不会撞着你。但是荞在回家的路上还是撞到了一个和尚,她生气地质问和尚后,对方却说,你的灯早就灭了!荞由此开悟,发愿到人间做了一棵植物——荞麦。

是啊,这个禅意十足的故事告诉人们,一定要点起自己的灯,世人才能瞧得见茫茫人海中那个明亮的你。

话说在做荞麦灯盏的同时,村里还得准备一件十分重要的事项,那是一项全村人集体参与的盛大活动。那就是把各家各户拿来的灯盏集中起来,送到神庙里摆放整齐,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带着老老少少点燃,烧香叩拜,感谢上苍恩赐,祈求风调雨顺,老少安康。这一刻,春节的大戏即将落下帷幕,新的一年也将正式开启,人们马上要进入农忙了。

如此,元宵节点灯,其真正的寓意却是“一元复始”。

偷灯盏,是正月十五小孩子最开心、最喜欢做的事情。摆完自家灯盏后,小伙伴三五成群地约上去偷灯。一般都去偷摆放在寺庙,或者各家大门外面牛棚、草房等无人处的面灯。据老人们讲,娃娃在灯盏正燃着的时候吃上会心明眼亮,学习肯定好,且一年不会生病。

按照老人的说法,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盏灯,伴随终身。灯会给大家一种召唤,当看到灯时,会有一种回到自我的感觉。凝神注视那些缓缓燃起的灯花,奇妙之感便油然而生。一个捻子,上面有油,给它一些棉花,这样的东西,它就能够亮起来。不由得让你去思索火的奇妙、灯的奇妙、生命的奇妙。

每个人都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灯,而任何外在的灯,迟早都会熄灭,只有心里的灯亮起来,脚下的路才能走得亮堂。

或许,随着时过境迁,人们对于点灯的理解会有所不同,但不变的是,人们都在灯火的跳动中感受着古老又炙热的记忆,也点亮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十五”今又到,快快点起你我那两盏明灯吧!也为那些在身边的和不在身边的至亲们点两盏灯,祝福他们岁岁平安、前程似锦、万事如意。(文/马永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