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感言短句,扶贫工作的最精辟句子

首页 > 三农 > 作者:YD1662022-11-19 12:18:58

作为河南郑州某县的一个农民,过去的十年里,经历过一些村里的脱贫项目,比如种核桃等经济林,药材等等。自己在网购过程中看到的惠农项目,比如内蒙黄油,牦牛肉,等等的。产生了一些感想。

“劝课农桑”,就是规劝并鼓励农民按时播种收获,织布养蚕。这是中国统治者们自古以来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好的社会体制,必须能保证每个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带领农村致富,在我眼里就属于这种。

脱贫攻坚政策出来后,相关部门给我们村分配了技术员,教人们种植经济林,培育各种药材,荒废了几年的耕地里重新被拾掇的干干净净,药草飘香,春华秋实,大家别提多开心了。但是到了收获的季节,核桃的产量并不尽人意,药材也因为土地不适应,两年的收获不大。所以种起来的地又荒废了。

土地荒废并不是因为大家懒惰,而是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与家里务农种一两亩地,一整年的收入差不多。如今交通便利,服务业发达,又同样是体力活儿,大家就都不愿意在家种地了。何况我们这边地少人多,每个人只能分到一亩三分地左右。前两年,其他人把不种的地给我家种,一共八亩多,一年两季,冬小麦,秋玉米,一年下来,毛收入不到一万五。我较真起来,想跟我爸妈确认一下,他们说,咱不算细账,要不然人力物力(收割机、播种机、打麦机、农药、化肥、除草松地等等),种地这件事是稳赔不赚的,多不开心呀。有块地种着,图个心里踏实。

总得来看,带领村民脱贫这件事,最好的剩余就是给我们村修了一条路,告别了以前坑坑洼洼的土路。至于技术员们辛苦教的技术,因为水土原因,就像是一阵风刮过,没有留下什么,年轻人依然去外面打工,村子里依然是空巢老人居多。

这种现象其实从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愈演愈烈。我记得十四五岁时,相关部门丈量土地,我跟着我妈爬到了山顶上,原来那里也有我们的一块地。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房后的山上,并不是整片的树林,而是五六十年代,人们勤勤恳恳,一点点开荒,把整个山坡,都变成了良田。后来有了化肥,粮食产量上去了,这些比较远的地渐渐被抛弃。十几年前,开始退耕还林,这些地里,又种上了松柏和杨树。

麻姑说,她看到过三次沧海桑田的变化。而这短短的五六十年间,这座山从树林变成桑田又变回树林。我不知道该感慨人力对造化的庞大影响,还是遗憾人类的渺小与无知。

网络上看到主播们帮一些农村带货,我想,至少们那里有特色农业,有好的土地,有灌溉土地的水,大概是跟我们不同,能留住年轻人的吧。

前段时间学习烘焙,做饼干和面包,需要一些黄油,我想买国内的,找到了内蒙的黄油。大家评论说,这个黄油做烘焙不合适,卖家说这个黄油是做当地的酥油茶的。我想,农村特产虽说是许多人的回忆,但是除了卖回忆的味道,品质,创新,与时俱进也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我们有广袤的国土面积,一定能种出好品质的农作物,养出高质量的牲畜家禽。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