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血封喉”树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据人民网“领导留言板”11月14日消息,针对网民关于“这棵树怀疑是见血封喉,希望建立档案保护起来”的留言,广东茂名化州市委办回复称,经核查,这棵高大的乔木名为见血封喉,估算树龄约70年,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但树身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
网民10月25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化州市委*留言称,化州市良光镇旺财塘村有棵高大的乔木,估计超过20米高,有成百年的树龄。经过查资料,怀疑是国家保护树种——见血封喉,这种树木也有危险性,希望有关部门到现场查看,竖起树木的简介、注意事项,保护起来。
化州市委办11月14日回复称,网友关于“希望给这棵珍稀树种建立档案保护起来”的留言已收悉并转市林业局、良光镇政府核查处理。
经核查,网友反映这棵高大的乔木,名为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生长在良光镇旺财塘村村民的一块园地处;根据园地主人的口述,估算该树树龄约70年;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该树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但树身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旦接触人畜伤口,会带来生命危险。
鉴于该树不能随意砍伐,工作人员已将科普牌挂在该树上,叮嘱园地主人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并给周边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广泛开展宣传,让群众了解和配合保护好该树,避免产生意外。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植物学家把分布在两广、海南、云南的一种桑科乔木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称作见血封喉树,这种植物茎干、枝叶等都含有乳白色汁液,当地人也用来涂抹箭头,射*野兽。不过,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家葵先生认为,箭毒木所含毒性物质为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结构,也是心脏毒性,似乎不会出现“见血封喉”的效应。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文章《树中毒王名叫见血封喉》介绍,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剪刀树、大药树、加布,桑科,见血封喉属。其茎干基部具有从树干各侧向四周生长的高大板根,根系发达,抗风力强,树干高大挺拔,主干高15-20米。
见血封喉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个种3个变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我国仅产1种,即见血封喉,为国家保护植物,常生长在海拔400米以下的热带、南亚热带季雨林中,为季雨林上层乔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南部。
文章称,见血封喉,树如其名,其流出的汁液剧毒无比,人畜伤口一经接触,如不及时就医就会窒息死亡。据史料记载,1859年,东印度群岛的土著民族在和英军交战时,把箭头涂有见血封喉汁液的箭射向来犯者,起初英国士兵不知道这箭的厉害,中箭者仍勇往直前,但很快就倒地身亡,这种毒箭的*伤力使英军惊骇万分。
据传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最早发现见血封喉汁液含有剧毒的是一位傣族猎人。有一次,这位猎人在狩猎时被一只硕大的狗熊紧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树,可狗熊仍不放过他,紧追不舍,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位猎人急中生智,折断一根树枝刺向正往树上爬的狗熊,结果奇迹突然发生了,狗熊立即落地而死。从那以后,西双版纳的猎人狩猎时,都用见血封喉的汁液涂在箭头。不过,中毒后的兽肉仍可食用,没有毒性。
广西树龄最长、胸径最大的见血封喉古树,当属生长于陆川县良田镇冯杏村杏屯的1000年特级古树。这棵巨大的见血封喉树干虽因腐烂而形成了一个大空洞,但依然挡不住它旺盛的长势。当地人常在此树下纳凉聊天,千百年来一直与人朝夕相伴。
海南省儋州市区有一棵树龄1000年的见血封喉古树,其树干高大粗壮,板根发达且硕大,整株枝繁叶茂,生长十分旺盛。当地居民视其为神树,专门为其修建了台阶和围墙,常在树下烧香祭拜。
然而,有毒植物并非全都有害于人畜,研究了解其毒性,就可变毒为利,这便是中医药物学中所说的“以毒攻毒”。见血封喉在药理活性方面的运用价值极高,其白色的树汁和种子中有类别众多的强心苷,乳汁的乙醇提取物有强心、升压、增加心排血量等作用,在心脏病和高血压治疗等领域有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是治疗心脏衰弱类疾病的重要药物。
见血封喉的种子作药,可用于治疗湿热腹泻和痢疾等疾病,鲜树汁用于治疗腹泻、催吐以及强心等。其树液也已在医疗上用作肌松剂,还可用于麻醉,其乳汁在治疗女性乳腺癌疾病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功效。可以预料,随着科学研究的日益发展 ,其毒性的研究与利用必将进一步深入,见血封喉这种有着很大医药价值的树种也会更好地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