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紫金山脚下,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它的面积不大,只有80亩,却孕育出了江苏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大米——南粳系列。“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718”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米不但满足了江苏人民的口粮,还远销浙江、上海乃至广东、福建等地。9月27日下午,“南粳之父”王才林教授在片“神奇”的土地上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江苏水稻有了新的品种:“宁9044和宁9053”,著名的“南粳46”有了“接班人”。
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育种基地
80亩的基地孕育出江苏三分之一的水稻
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有一片面积80亩的试验田,这里是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育种基地,江苏广袤的农田里种植的水稻有三分之一的品种就是从这里培育出去的。9月27日下午,一场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现场观摩活动正在这里开展,来自全省各地种业公司的负责人悉数地围在王才林教授的身边。
如果不是稻田里插着指示牌,现场很难分辨出这里种植的水稻品种,而王才林教授却像如数家珍一样,指着一处处的稻田说道,“这是南粳46、这是南粳9108,那边是南粳5718和南粳3908,8月份刚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众所周知,南粳46被誉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是王才林教授苦心十余年才培育出来的品种,代表着江苏大米的品质和口感。除了南粳46,王才林团队还研发出了适合长江两岸种植的“南粳5055”,以及适合江淮地区种植的“南粳9108”。“南粳46、5055、9108”这些品种的水稻不但好吃,而且产量高,审定以后一直是江苏省的主推品种,这些品种先后30多次获得全国和江苏省食味评比一等奖和“金奖大米”等殊荣。
王才林教授带领大家在基地现场观摩水稻生长情况
为做好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评价、推介、展示工作,引导和优化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布局,帮助农民选择良种,保障农民用种安全,引领广大粮农种粮增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江苏省种业协会主办了此次观摩活动。而王才林教授此时不但作为“南粳之父”,他还以一个新的身份: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参加了此次活动。
王才林教授带领大家在基地现场观摩水稻生长情况
“水韵苏米”研究院助力苏米产业振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水韵苏米”研究院是由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联合省农科院、省粮食集团、省农垦米业集团和省沿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成立。依托江苏省农科院优良食味育种创新团队,进行苏米高品质优良食味专用品种选育和苏米质量标准、储存、加工、品牌营销等研究,为快速提升苏米区域公用品牌形象,促进江苏大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