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保险的时代,这是个抱团取暖的时代,这是个生活中不敢有闪失的时代”,对农村人来讲,没有社保和商业保险,新农合就成了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最好方式。
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知道疾病会在什么时候来临,如果没有新农合的保驾护航,一旦得了重大疾病,对一个家庭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
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新农合的功能不断优化,增加了报销比例、简化了异地报销程序及降低了报销门槛等,让患病的农村人,切实感受到了新农合带来的诸多好处。
然而,随着新农合费用的逐年增高(从2003年的10元/人到如今的320元/人),这给很多农村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以平均一家四口人计算,每年就要缴纳1280元的费用,毕竟和城市人口相比,农民缺乏更为稳定的收入,当大家觉得自己不会生病时,特别是婴幼儿、青少年、青壮年和自感时日无多的老人群体,弃缴现象越来越严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三农专家郑风田表示,2019年我国新农合参保人数为10.2亿人,2020年下降到9.98亿人,就全国层面而言,每年新农合参保人数按不低于2%的比例递减。
由此可见,新农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出现越来越多的断缴现象,也值得充分重视,对于生活条件一般的农村家庭,大家往往以赌的心态来衡量新农合和疾病的关系,尤其是缴纳了十余年新农合而没有启动报销门槛的农村家庭,大家感觉到这么多年的新农合都白交了,毕竟发生大病的概率较低,在正规医院看病贵的前提下,小病一般选择在小诊所就医,而小诊所又没有报销的能力。
对此,郑教授认为,有人认为新农合费用上涨是断缴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新农合断缴逐年增多是因为新农合费用的年底“清零”,年底“清零”对于大多数一年没生一次病的农民来说,感觉新农合白买了。
那么,针对逐年上涨的新农合费用,如何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新农合年底“清零”模式到底合不合理,未来能取消吗?
针对这样的疑问,笔者认为,新农合年底“清零”模式,现阶段取消的可能性不大,但可借鉴以下三种模式进行参考:
1、参考车险模式
对于多年未发生报销行为的参保人,可逐年降低缴费标准,或在当年缴费金额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补贴。
2、纳入养老金模式
对于多年未发生报销行为的参保人,其缴费累计可按比例计入养老金,从而让参保农村家庭积极参与进来,既做到了病有所医,又做到了老有所养,两全其美。
3、分档缴纳模式
应将新农合分档缴纳,而不是按人平均分摊,所谓的分档缴纳,就是将身体健康、且发病率较低的群体划分到低档缴费群体,将发病率较高的群体,按正常缴费模式即可,这样做的目的,既激发了年轻群体的缴费积极性,又确保了高危人群的参保权益。
当然,探讨新农合费用年底“清零”的模式还有很多,除了以上三种,你认为还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改变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