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鞋码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当时,我国生产的胶鞋、皮鞋、布鞋和塑料鞋,大都采用外国的鞋号和尺寸系列,但是因为外国人种跟我国人种在体型及比例不一样,所以按当时外国标准生产的鞋子,并不适合我们的脚型和穿着需要。
这个问题被反应到教员那里,教员对这个关乎全国广大人民日常生活的问题非常重视,便下达指示给有关部门,必须要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百姓脚型的鞋号。
于是,从1965年开始,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支三百人的队伍,在二十个省、市和自治区,深入调查和测量了二十五万各种行业、各类地区、各族人民的脚型,取得了六千六百多万个数据,然后经过科学归纳分析和反复研究、试制、试穿、修改,定型后,制定出了我国自己的统一鞋号和鞋楦尺寸系列,从1972年起在全国推广使用,称为“中国鞋号”。
这就是我国鞋号的第二个阶段。有人可能会问,制定鞋号而已,有必要出动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吗?
答案是,当然是有必要了。实际上,制定鞋号就是建立一个标准,建立一个标准本身就是经济最底层最重要的东西。
张译主演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面讲到,几百年来,鸡毛换糖曾经是许多义乌农民重要的谋生手段,但是他们一直没有确定一个标准,就是多少鸡毛能换一块糖?主角陈江河走南闯北“做生意”,以物换物,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来在火车上遇到了大学生邱英杰,邱给陈提出了“一般等价物”的概念,让陈恍然大悟。
一支钢笔能换几个鸡蛋才合理?一斤大米能换多少盐才不亏本?这就体现出制定标准的必要性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有着各种标准的世界,因为有了标准,家里的各种电器等坏了,可以购买新的配件更换。一个行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建立严谨、完善的行业标准,才能推动行业不断的前进。各种各样的标准才构建了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秩序。
标准很重要,标准的边界条件更重要,它决定了标准的适用群体和范围。我国第一阶段的鞋码,直接采用外国的标准,就是因为他们标准的边界条件不符合我国人们的脚型,所以才需要制定我们自己的标准,才需要搜集大量数据来确定我们鞋码标准的边界条件。
这个“中国鞋号”一直到1998年。1998年我国政府发布了基于Mondopoint系统,用毫米做单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294-1998,被称为“新鞋号”;之前以厘米为单位的鞋号从此被称为“旧鞋号”。自此,中国大陆市场上的鞋被要求全部标注新鞋号,这也就是我国鞋号发展的第三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鞋号(GB/T 3293.1-1998)》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9407:1991。该国际标准规定的鞋号取名世界鞋号(Mondopoint),与中国鞋号的共同特点是以脚长为基础制定的,采用这套标准,中国鞋号就易于转化为世界鞋号了。
那采用了新鞋码,是不是意味着旧鞋码的标准是不科学的呢?当然不是,旧鞋码是我们前辈大量人力物力搜集数据,经过科学的分析验证出来的,当然是实用和准确的。我国新旧鞋号也是可以相互换算的,换算公式为:新鞋号=(旧鞋号 10)/2。(新鞋号需换算单位)
示例:
假若旧鞋号为40码,
则新鞋号=(40 10)/2
=50/2
=25cm
=250mm
新鞋号为250码。
采用新鞋号,其实也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很多产品开始大量出口到全世界各地;同时,国外大量产品也开始进到国内销售,这就需要大家遵循一套公用的标准,或者相互间能便捷换算的两套标准,才能使双方的产品能顺畅地相互流通,并符合双方国家的人民的使用要求。
因此,新鞋号采用国际标准,便于国际间技术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我国鞋类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推动我国制鞋业的发展和提高。
一个小小的鞋码的制定,背后是不简单的付出,它的存在也对整个鞋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以小见大,我们再看社会中的各种标准的存在,所构建的健康社会秩序,不得不惊叹我们人类智慧文明的伟大。
当年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语言、度量、货币以及车辙,就是建立标准的过程,而且一直沿用至今。标准是指引时代前进的指挥棒,只有建立了严明的标准体系,人类文明才得以传承下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标准的指引下,推动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
-end-
作者:广仔,一介商人,业余写手。点击关注阅读更多故事,明天会分享什么故事呢?我自己也很期待!
本文由我在广东写故事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