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佳节来临,省乔司监狱第七分监狱罪犯实训基地的烘焙技能课上,民警教师正指导着几名女犯一起动手制作月饼;另一个监区里,有罪犯正拿着笔,在信纸上郑重地写下:早日团圆……
一墙之隔,咫尺天涯。
“每逢佳节倍思亲。”省乔司监狱第七分监狱副监狱长张晓红说,亲人是罪犯最深的牵挂。为增强罪犯的改造决心、缓解罪犯的思亲情愫,监狱特意开展了“中秋寄情思、真情促改造”活动,鼓励罪犯通过视频会见、制作月饼、写亲情家书等形式,向家人寄出思念与忏悔。
脉脉相思入长风,封封家书千里送;年年听风八月中,岁岁赏月思人同。月色朦胧铺满大地,那一条回家的路,那么清晰、那么近。
写封家书
“儿子,当你来信问妈妈还要多久回家时,我真的很愧疚。如果当初我能够早点醒悟,也许现在就能陪伴在你身边和你一起过一个圆满的中秋节……”这是罪犯阿玲(化名)第一次主动提笔,给正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小方(化名)回信。
今年40岁的阿玲,老家在安徽。来到杭州打工后,她在这里结婚、定居,但婚姻持续了没几年。
离婚不久,阿玲发现自己*了。她选择了做单亲妈妈,生下了小方。小方8岁时,阿玲违法被收监。母亲不在身边,小方很是想念,经常写信给阿玲,还懂事地说:“我一切很好,妈妈你不要担心。”信里问得最多的就是:“妈妈还要多久回家?”
字字句句看得阿玲肝肠寸断,她甚至不敢给儿子回信。这一次,在民警的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写下了这封家书:“儿子,在你最需要母爱的时候,妈妈不但不能陪伴在你的身边,还给你的童年蒙上了阴影。再多愧疚也无法弥补对你造成的伤害,如今妈妈只有振作起来、好好改造,才不辜负你对妈妈的期盼。”
做只月饼
今年26岁的阿晓(化名)服刑已快3年了。因为对金钱的贪婪,原本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她走上了犯罪道路。入狱后,阿晓的父母亲一直自责没有教育好女儿,为帮女儿退赔款项,老两口3年来奔波不停。
民警的教导、父母的不放弃,畅通了阿晓的改造之路。自调入省乔司监狱第七分监狱服刑以来,阿晓态度端正,抱着“将刑期当学期”的想法,积极改造,努力学习就业技能。
监狱为让罪犯习得一技之长,更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去年底成立了烘焙技能培训班,阿晓主动报名参加。半年过去了,原本啥也不会做的阿晓成了“烘焙达人”,面包、蛋糕、泡芙做得色香味俱佳。
阿晓入狱后,她母亲狂瘦20斤。阿晓在烘焙技能培训班上每学会一项技能、每做一份甜点,心里都想着“回家后做给妈妈吃”。
临近中秋,监狱组织烘焙班学员学习制作月饼。阿晓特地为妈妈做了一只月饼。
亲情电话中,阿晓告诉妈妈:“月饼味道可好了,可惜现在没法给您尝尝。不过您放心,我会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出来,以后每年中秋都一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