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起源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不仅独特,而且渊源流长。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
祠堂在农村的功能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祭祀祖先或先贤;
(2)、办理婚、丧、寿、喜等红、白事;
(3)、作为族亲们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的会聚场所;
(4)、教育族人遵循族规,教化规范族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爆发加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程的日益推进,传统的乡土祠堂文化日新月异,祠堂的功能发生着不断的演变,现如今在农村祠堂演变的功能作用主要有:
(1)、村内文化交流、传播场所;
(2)、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阵地,如解决群众、民事等内部纠纷,选举村干部等;
(3)、管理宗族的财务出纳,照顾鳏寡孤独;
(4)、农村休闲娱乐聊天场所;
(5)、先进文化传播、教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