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的简介,莒南县基本情况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1-24 16:55:26

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大明王朝沿海倭寇横行,孙镗见民罹荼毒,官军败绩。怀揣满腔的报国热血,决定弃商从戎。加入松江府兵,并将自己经商所得捐出,以资军饷。

不久,苏松兵备副使任环率军平倭,寡不敌众,部下向府中告急,镗奉命救援,*退倭寇,救出任环。此一战使孙镗名闻吴中。后孙镗派人回到故里,将家中的钱财拿出来资助军饷,并招募乡中豪杰从军平倭,壮大了抗倭力量。一时倭不敢犯,民得安居乐业。嘉靖三十三年(1554)春,孙镗在抗倭战争中不幸殉国。感于孙镗的报国之志和慷慨意气,1992年大铁牛庙村孙氏家族捐资30多万元,在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建起孙镗纪念堂。

红色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莒南儿女挺身而出,谱写了一曲保家卫国等英烈之歌。在日军的残酷肆虐下,莒南人民威武不屈,自卫自救、拥军之前爆发了空前的抗争斗志。1941年12月19日的早晨,1000余名全副武装的日军伪军包围了渊子崖村,对阵日军的洋枪洋炮,村民只有自制的土枪土炮。在惨烈的巷战中,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父亲倒下,儿子上,丈夫倒下,妻子上菜刀、铁锹、锄头、木叉,甚至连锅中烧开的热水都成了抵抗侵略者的武器。

莒南县的简介,莒南县基本情况(5)

在这场残酷的血战中,村民共歼灭日军100余人。然而,渊子崖村的房屋却被完全烧毁,147名村民壮烈牺牲。他告诉侵略者,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哪怕一个小小的村庄都有抵抗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1941年3月,转战山东省多地的八路军115师司令部进驻莒南。在莒南驻扎期间,罗荣桓提出的翻边战术策略,粉碎了日军一次次的囚笼,封锁抗战部队战士发展到27万人,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迈出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的驻地党政军指挥机关在莒南的长期驻扎时,莒南俨然成为了全省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文化中心,山东的小延安。八路军战士和领导干部与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群众发起了拥军支前的高潮,一口粮做军粮,一尺布做军装。家中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政权山东省政府在莒南正式成立。

英雄的莒南人民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县志记载,抗日战争期间,莒南县共有13698人参加八路军,66740名青壮年参加抗日自卫队,牺牲烈士761名。英勇无畏、无私忘我的革命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莒南人继承先烈遗志,奋勇向前,捐躯赴国难,军民同生死。

沂蒙精神倾洒在莒南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在和平年代继续孕育出勤劳质朴、奋斗不息的锦绣繁花。

民俗

薛家窑泥陶烧制技艺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薛家窑泥陶的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至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从南宋开始逐步形成产业规模,至明、清达到鼎盛期,其泥陶制品在鲁南、苏北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日常生活用品,其制作工艺在山东境内广为流传,并被带到东北三省、新疆、内蒙古等地。

莒南县的简介,莒南县基本情况(6)

薛家窑出产的泥陶制品大部分是日用品,特别是在塑料制品还没出现之前,因泥陶制品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人们烧水、做饭、就餐、饮水大部分用的是泥陶。而制作泥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一把泥在师傅手中瞬间即成形状各异的泥陶坯体。

薛家窑泥陶技艺从古至今的发展传承。同时,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家窑泥陶走进了莒南校园。在孩子们的手中重新绽放光芒,一把土捏成家场景,一座窑烧出一片天,辛勤中得幸福,平凡中见华彩,建设美好家园,实现文明富强的中国梦想,是亿万中华儿女正在谱写的时代华章。

风景

莒南县的简介,莒南县基本情况(7)

鸡龙河,又名基隆河、鸡龙河、几(鸡)山水,位于中国山东省莒南县北部,为沭河左岸支流。发源于涝坡镇魏家鸡山村附近。10年间,曾经不堪驻足的鸡龙河,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既是百姓们休闲的好去处,有时多种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2016年,鸡龙河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了莒南之肾,是莒南新的生态地标。

云山苍苍,沭水泱泱。青山忠骨,松柏寒晖。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莒南人乘着科技创新和生态发展的清风,坚定信念,理想不负初心使命,谱写出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华章。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