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的所有县级市、县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昆山市。从人均经济来说,江阴市的人均经济超过了25万,人均经济非常强。其实,在历史长河中,围绕江阴县级市的归属,常州、苏州和无锡之间,进行了反复争夺。
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历经元明清三朝几百年时间的调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内陆各省的基本框架格局。在江苏省内,形成了8个府、3个直隶州、1个直隶厅的区划格局。分别是: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太仓州、海州、通州、海门厅。其中,江阴县隶属于常州府管理。
当时,常州府下辖了8个县,分别是:武进县、阳湖县、无锡县、金匮县、宜兴县、荆溪县、江阴县、靖江县,因此,出现了“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的说法。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期。江苏省经济发达,地理位置重要,各地军阀相互争夺、进攻,对江苏各地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再加上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百姓们的日子很苦。
一转眼到了建国之初,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发展经济的阶段。起初,由于实际管理的需要,组建了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行署区属于建国初期的区划模式,对比了各个省。建国初期,除了2个行署区之外,我国还设立了旅大行署区、陕北行署区等行署区。当时,江阴县隶属于常州专区管理。
常州专区下辖了常州县级市、武进县、江阴县、金坛县、溧阳县、宜兴县、无锡县。1953年,常州专区被撤销,江阴县划入了苏州专区管理。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苏州专区更名为苏州地区,管辖的区划格局不变。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各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进行了区划调整。
江苏省属于东南沿海省份,反应速度非常快。苏州地区被撤销,原本下辖的各个县,划入了苏州地级市、无锡地级市管理。其中,江阴县划入了无锡地级市管理。江阴县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地处江尾海头、长江咽喉,历代为江防要塞,是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海联运的天然良港。八九十年代,江阴县的经济迅猛发展。
1987年,江阴县被撤销,组建了江阴县级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江阴县级市的迅速发展,江阴市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市县同权”县级集成改革试点城市。目前,江阴县级市下辖了6个街道、10个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