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本应天气开始逐渐转暖,但漠河降雪过后,受冷空气影响,1月29日,漠河市阿木尔镇最低气温达-48.7℃,为近40年来气温最低值。漠河全域各乡镇除兴安镇外,其余区域气温均在-40℃以下。
极寒天气给漠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气温极低,体感更是寒冷难耐,大多数人选择乘车出行。道路积冰,能见度仅20米,不少高大建筑都若隐若现,车辆也只能低速慢行。早上的漠河笼罩在浓浓的冰雾之中,中午时分冰雾才逐渐散去,街上行人步履匆匆,呼出的哈气瞬间凝成霜花,在室外走几分钟,帽子上、眉毛、眼睫毛、口罩上就都是白霜。
气象局工作人员:修护仪器手冻麻
但是这种极寒的天气丝毫不能影响漠河市民对于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在漠河市气象局,为保证仪器运转正常,数据采集准确,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冒着极寒对仪器进行徒手除霜,风塔除雪、观测场清雪等工作,一系列工作下来,工作人员的衣帽上已经出现了一层白霜,手冻得麻木难以回弯,回屋里缓缓,手指才逐渐恢复灵活。
环卫工人:再冷仍坚持室外作业
再冷的天我们也是该干啥干啥!
漠河市北极村马拉爬犁协会党支部*高威告诉记者,这种天气下,环卫工人在室外作业,他们都会穿一层羽绒服,再套一件大衣,带上狗皮帽子和当地人所说的“巴掌子”。记者了解到,“巴掌子”就是一种手套,大拇指是单独的,剩下四根手指合在一起,里面填充的都是棉花。“即便再冷的天气,环卫工人们的工作也不会有耽搁,但是这天实在太冷,穿多少都得冻透,时间长了谁都受不了,所以一般是在外作业一两个小时,就得进屋暖和暖和。”高威说。“下雪的时候刮大风,风吹在脸上就像用刀子割一样疼。平常这温度我们都习惯了,就不觉得多困难。”一名环卫工人说。
小摊摊主装备齐全
冻柿子、冻梨是我们东北的特色,在室外摆摊的摊主更是装备齐全。“我这衣服是四斤棉花做的棉袄,裤子是三斤棉花做的棉裤,手套也都是棉花,里头都缝的羊皮。”一位卖冻货的摊主说,她头上带着羊毛帽子,脸颊被冻的通红,口罩上都是白霜。“有些摊主为了更加保暖,会把鞋码买大几码,在里面穿上厚厚的毛袜子、棉袜子,不然这天根本受不住。”高威说,有些更“专业”的摊主还会穿上“毡疙瘩”鞋。记者了解到,“毡疙瘩”就是毡子做的鞋,非常厚实暖和。
漠河市民:在严寒中寻找乐趣
即使身处严寒,漠河市民也依旧能找出生活的乐趣。东北大秧歌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娱乐活动,来源于生产劳动之中。大秧歌仍旧当地居民的娱乐活动之一,欢快活泼的唢呐声、锣鼓声等音乐声从固定的室外休闲广场里传出来,市民们脸上纷纷洋溢着幸福的笑,这份幸福丝毫没有因为天气的严寒就打了折扣,在严寒中锻炼身体,享受快乐,同时也是对传统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的一种传承。除此之外,“泼水成冰”等现下流行的网红项目,相信也让很多朋友十分感兴趣。据了解,在漠河用凉水也能泼出冰来。“胳膊使劲抡圆了,甩出来就会特别漂亮,如果是热水的话,有白气就更好看了。”漠河市民张先生说。
漠河交警:“白茫茫”中指挥交通
28日,漠河市能见度仅20米,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早早就走上执勤岗位指挥交通,提示过往车辆开启示廓灯,减速慢行。交警们在-48.4摄氏度的温度里,坚守执勤岗位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穿厚厚的棉裤都会被冻透,回屋里一时半会也缓不过来,但是对他们来说,保障市民安全出行更为重要,再辛苦也值得。
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7′至124°20′,北纬52°10′至53°33′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城市。同时,漠河市也是全国气温最低城市,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7℃,1969年2月13日,漠河还曾出现过极端最低气温-52.3℃。漠河气象局预报员与省台首席预报员表示,此次降温受强冷空气影响,降温幅度比较大,未来两天,漠河市气温会持续走低,气温仍会在-40摄氏度以下。
实习生王一 记者何兴丽宋晨曦 刘大泳
来源: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