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朝乡中心学校学生正在学习蜡染
处于高寒地区的石朝乡,平均海拔约1208米,年平均气温13°C,气候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素有“苦甲黔北、穷甲黔北”之称。“为人莫住高山山,秋冬两季把门关。三天两顿苞谷饭,肚皮烤起火斑斑。”这段民谣,曾经在石朝乡广为流传,申学周说,虽然讲的都是大实话,但是作为一个石朝乡人,每每听到,他的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并不是石朝乡的老百姓不想过好日子,我们和沿海地区不一样,石朝乡的贫穷,是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大学毕业后,申学周回到了石朝乡,参与家乡建设。
2015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动员令,吹响了向贫困全面宣战的总号角。石朝乡也迅速建立了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部”,确立了“扶志”与“扶智”的扶贫宗旨,石朝“极贫乡”的脱贫攻坚战从此打响。省级安排极贫乡镇子基金总投资5.63亿元,其中极贫乡镇子基金投入4.33亿元,部门资金投入1.3亿元,涉及集镇改造、产业和配套设施等七大类27个项目、208个子项目。
以此为契机,石朝乡升级改造了3所学校,新建了1所幼儿园,从硬件的设施设备到软件的质量提升,教育配套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近年来,石朝乡中心学校创特色德育、特色体育,社团、乡村少年宫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积极条件,教学成绩也在稳步提升。
石朝集镇航拍
坐在石朝乡中心学校的教学楼下,申学周说,回家工作的这些年,只要得空,他经常都会回母校转一转。和他上学的时候相比,母校变化太大了。新校园面积18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140平方米,比从前大了一倍还多,现在有15间普通教室,还有17间功能室,并且都装了空调,孩子们在学校里可以上学、吃饭、住宿,不用再走当年他走过的路了。
石朝乡的发展深受地理区位、气候条件、土壤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转变思路,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确定将香榧产业作为石朝乡大力发展的长效产业,并建成了香榧基地。
目前,石朝全乡发展香榧5.1万亩,5个行政村村村有香榧产业。仅大漆村一个村,就种植了2.1万亩香榧。香榧树属红豆杉科,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全身是宝。种下去的香榧树第一年已经结果,为了使其更好地生长,石朝人敲落了第一批果实,等待三年以后再收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申学周说,“种香榧树是子孙产业,重视教育功在千秋。”
农户采摘金银花
在石朝乡浪水村,还有漫山遍野的金银花阵阵飘香。从2012年开始,石朝乡的土地上开始大面积种植金银花。现在,仅浪水村的金银花种植面积就已经达到8000多亩。2019年,预计全村金银花总产量可以达到25万至30万斤,按照每斤7元的价格估算,预计总收入在175万至210万元,可以实现人均增收3500元左右。
2017年,石朝乡“引凤还巢”,发动返乡农民工田华从大连引进了车厘子产业。2018年,引进的车厘子成功挂果,实现了“北果南种”。目前,石朝乡发展了车厘子产业基地300亩共计2.1万株,建设了6个大棚,并以“支部 公司 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益联结贫困户170户,同时也带动当地农户就业300余人次。
石朝乡车厘子(彭飞/摄)
四年来,石朝乡建成了“两个万亩、四个千亩”产业基地,其中香榧5.1万亩、金银花1.6万亩、辣椒6000亩、中药材3000亩、车厘子等精品水果2000亩、黄花1100亩,扶贫产业面积增加近4万亩,构建了人均1万元的产业支撑体系。
四年来,石朝乡组组通公路通畅率从列为极贫乡镇时的40%提升到100%,安全饮水覆盖率从列为极贫乡镇时的60%提升到100%,网络通信覆盖率从列为极贫乡镇时的40%提升到90%,新农村建设覆盖率从列为极贫乡镇时的30%提升到100%。
四年来,石朝乡已脱贫1180户5346人,未脱贫89户279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8.9%下降至1.95%。
军令变使命,荒山变金山,极贫变极品,这是石朝脱贫攻坚“三变”。接下来,石朝乡全体干部将带领当地群众继续砥砺奋进,一手抓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克难,一手抓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确保到2020年石朝乡与全国、省、市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来源:多彩贵州网
记者:杨艳 柯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