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十大名人录,武威近代十大名中医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08 23:53:31

1916年,民国五年,在当时的凉州府武威县(今甘肃省武威市)文化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著名的《姑臧李郭二家诗草》在新疆刻印发行。这本诗集涉及了武威的八大名人,成为了解清代及民国初期武威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这八大名人灿若星河,熠熠生辉。他们是李蕴芳、孙揆章、潘挹奎、李铭汉、李于锴、郭楷、段永恩、贾坛,其中李蕴芳、李于锴、潘挹奎、郭楷四人皆为进士。

武威十大名人录,武威近代十大名中医(1)

这本诗集,要从武威进士李蕴芳说起。

李蕴芳(1717-1755),字湘洲,号溉愚堂,又号醉雪庵,甘肃武威人。乾隆七年(1742),李蕴芳赴西安参加陕西、甘肃两省生员合试,以一篇《黄河赋》为陕西学政胡中藻所激赏,考取两省第二名,名动西北。乾隆十七年(1752),李蕴芳在春季壬申乡试中考取举人,秋季连捷,考取壬申会试贡士,历殿试,成为二甲三十三名进士。次年春,李蕴芳结束了八旗教习生活,朝廷任用他为江西石城知县。李蕴芳在石城任职期间,关注民生,政绩卓著。乾隆二十年(1755),李蕴芳受到胡中藻文字狱案的牵连在南昌被*,年仅38岁。

胡中藻文字狱案到底怎么回事呢?

胡中藻是江西新建人,号坚磨生,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督湖南学政,为首辅鄂尔泰门生。鄂尔泰与大学士张廷玉有隙,各立朋党,互相倾轧,为乾隆皇帝所恶。乾隆皇帝又恶胡中藻为鄂尔泰党羽。为打击朋党,乾隆皇帝兴起了文字狱。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密令广西巡抚卫哲治将胡中藻任广西学政时所出试题及与人唱和的诗文“并一切恶迹,严行查出”。三月,乾隆帝召集群臣,撮举胡中藻《坚磨生诗钞》中一句诗“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后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谓其悖逆诋讪怨望之处甚多。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结案,把胡中藻处斩;鄂尔泰已死,其牌位也被撤出贤良祠。

因为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被*,而作为胡中藻得意门生的李蕴芳也无端受到了牵连,就因为一句“相验乃甚苦”,命丧他乡。

乾隆几次下旨严办李蕴芳,南昌办案者仅找出一句“相验乃甚苦”,乾隆即以“身为县令,乃以检验为苦,反覆嗟怨,甚属狂悖”,暗示江西官员重办。当江西官员上奏:“知县李蕴芳奉胡中藻为师,互相标榜,事发思销毁灭迹,现严究。”乾隆随即朱批:“此人实可恶,非范廷楷之比尚可宽也。”于是李蕴芳被*害于南昌。

李蕴芳短短一生,著述甚丰。案发之际,李蕴芳曾将其诗文稿交给一位同年保存,不料同年畏惧惹祸上身,竟将诗文稿焚毁,幸得有人在火中抢出一本诗稿,保存了下来。从火中抢出的李蕴芳诗稿便是《醉雪庵遗草》,辗转流落到了武威,被另一位武威名人孙揆章得到。

孙揆章,字广文,又字云方(云房),嘉庆年间秀才,主要生活于嘉庆、道光、咸丰时期。但他一生未入仕,著有《悟雪斋诗文集》。

孙揆章出身于四代书香之家,其高祖父孙文炳,曾祖父孙诏,祖父孙为璘,父亲孙俌,都是一时名士。孙文炳,字元林,秀才出身。他酷爱读书,以教授蒙学(即幼儿启蒙教育)为业,并以文学见长,地方上称之为“孙文学”。孙诏,字凤书,号友石。他继承父亲好学不倦的传统,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赴西安参加乡试,一举中举。十年后的康熙五十一年(1712),赴京参加会试,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成为清代凉州府武威县首名进士。三年散馆后,历知县、知府、按察使,官至湖北布政使。任知县时,曾经痛打仗势欺人的太监,获得雍正皇帝赏识不断提拔,一时传为佳话。孙为璘,字玉林,雍正元年(1723)举人。孙俌(fǔ),字仲山,别号韦西。孙俌于乾隆十五年(1750)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可谓春风得意。之后,曾任广东翁源、揭阳、阳江等县知县。因性格耿直,不媚上司,在官场难以为继,遂辞官回乡,设馆教学。

孙揆章将《醉雪庵遗草》拿给潘挹奎看,潘写了序言。孙揆章家道中落,托付潘挹奎刊行诗稿,但因为潘英年早逝,最终未能付之印刷。潘挹奎写的《醉雪庵遗草》序如下:

忆在嘉庆丁卯(1807)冬初,挹奎由陕归里,贫病交萦,无以自遣,友人孙七云房(孙揆章)饷《醉雪庵遗诗》一卷,并谓挹奎:“作是诗者,著述甚富,获谴后,其同年友取生平诗文付之一炬,此卷收诸灰烬之余,他日当梓而传之,与痊枯骨哺弃儿同功。”吁!何云房言之痛切若是?天下固有不痊之枯骨、不哺之弃儿矣,然吾闻千里马骨,古人或以黄金市之,矧(shěn何况)吾曹呕心血为诗文?其珍有逾于马骨哉!儿之诞置道旁也,呱呱如诉,见者将不问为谁氏子而哺之恐后,矧(shěn何况)其近在乡邻。为吾曹所能名,为谁氏子顾不之哺而去之,若凂(měi )无恻隐之心矣。然则《醉雪庵遗诗》之刻,固不待人之劝,亟当梓而传之,如云房痊与哺之之说也。而挹奎深慨于中者,以作者之才,遭罹惨祸,至令生平著述后人视同枯骨弃儿,且其鸿篇巨制,概委劫尘,今所流落人间,只此枯骨,只此弃儿,苟不痊之哺之,阅数十年或百年,并区区所云枯骨弃儿荡焉,无复孑遗,不特于云房也。负终将如此枯骨何?如此弃儿何?爰付之梓,聊以塞痊与哺之之责,并语云房:“枯骨已痊之,弃儿已哺之矣。”而因以思古今呕心血为诗文,其沉湮不表见于世,如云房所云枯骨弃儿,不知凡几?惟不能尽痊与哺,为可伤也,为可憾也。于刻《醉雪庵遗诗》既成,垂涕泣而道之。同里后学潘挹奎序。

潘挹奎(1784—1830),字太冲,甘肃武威人。潘挹奎于嘉庆年间中进士,任吏部考功司主事(七品)。在此任上,因为得罪了权贵,年年考核不合格,长久不能升迁,遂务心文学。道光六年(1826年),他自知前途无望,加上父亲病重,便告假离开京城回乡了。直到几年后,应一位新任监督山海关税朋友的邀请,到山海关税科谋了个税差。谁知不出半年,潘挹奎得了一场重病,到京城求医,结果无法医治,年仅45岁就辞世了。潘挹奎一生豪侠仗义。潘挹奎在京城为官时,热心支持陇上教育事业,凡是进京赶考的河西学子都得到过他的资助,甚至提供住所,人称“潘歇家”。潘挹奎是一位诗人兼散文家,他一生著述甚丰,现仅有《燕京杂咏》《文集》《武威耆旧传》存世。

《醉雪庵遗草》连同潘挹奎的序言,后来到了武威大儒李铭汉的手中。据说李铭汉变卖了部分家产才购得诗稿。

武威十大名人录,武威近代十大名中医(2)

李铭汉(1809-1891),字云章,甘肃武威人,清朝著名学者。李铭汉一生科考不利,40岁时(道光二十九年,1849)才考中副贡生,因此未能入仕。平生以教书为业,致力经学研究,先后主讲凉州雍凉书院、甘州甘泉书院。学使胡景贵上疏推荐为陇上耆儒,光绪下令加国子监学正衔。

李铭汉本想将李蕴芳的诗稿《醉雪庵遗草》刊行传世,但至死未能实现,诗稿便传至其子李于锴。

李于锴(1862-1923),字叔坚,又字冶成,清末学者。李于锴天资聪慧, 14岁成为秀才,21岁时考中举人。中举后以父年老故,随侍左右多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第三甲第二十六名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1894),去北京参加会试留住北京,参加著名的“公车上书”运动。甘肃应试举人76人联名上书,李于锴亲自起草《请废马关条约呈文》,也是第一个签名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山东蓬莱知县,后任泰安任知县、沂州知府等职位,勤政爱民,备受赞誉。民国二年(1913),他自山东返里,闭门谢客,但并未淡漠民间疾苦,仍继承其父李铭汉遗志造福桑梓。

李于锴把刊行《醉雪庵遗草》之事委托给了学生段永恩。段永恩借着给郭楷刊行诗集《梦雪草堂诗稿》和《续稿》的便利,将二人诗集合为《姑臧李郭二家诗草》最终付梓印刷。

郭楷(1760-1840年),字仲仪,号雪庄,甘肃省武威市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举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科进士。清代教育家、诗人。郭楷曾师从武威名儒“善为人师”的尹绾、武威进士孙俌(字韦西),亦考入兰山书院,师从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举人吴镇。郭楷著述丰富,诗歌集有《梦雪草堂诗稿》《续稿》《读诗录》,研究《易经》的著作《梦雪草堂读易录》,方志《灵州志迹》。

武威十大名人录,武威近代十大名中医(3)

段永恩(1875-1947),字季承,甘肃省武威市人,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补行庚子(二十六年,1900)恩正并科举人,参加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丁未科会考,列名一百一十八名,钦点知县,分发新疆即用,清末与民国期间曾在新疆多地任知县等官职。

郭楷的后代有了资金,便委托远在新疆当官的同乡段永恩刊行诗集。段永恩不负所托,为郭楷的诗集撰写了序言,在序言中提到与同在新疆当官的兰州人刘绍廷对郭楷的诗集进行了校对。

李于锴是段永恩的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委托贾坛把李蕴芳的《醉雪庵遗草》邮寄给了段永恩,合为《姑臧郭李二家诗草》刊行,段永恩为二家诗集也写了序言。段永恩写的《姑臧李郭二家诗草》序如下:

丙辰(1916年)春,余将以郭雪庄先生(郭楷)《梦雪草堂诗稿》付诸排印,适吾师李叔坚太史(李于锴)命贾君杏卿(贾坛)邮致李湘洲先生(李蕴芳)《醉雪庵遗草》一卷,俾与合印,题曰《姑臧李郭二家诗草》,时金城刘君绍廷(刘绍廷)听鼓(官吏赴缺候补)乌垣(迪化城,乌鲁木齐),协同校雠(chóu校对),两阅月始竣,至湘洲先生事迹颠末,潘考功(潘挹奎)原序未详,于所著《武威耆旧传》中述之,兹不复赘。同里后学段永恩识于北庭城(故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东寄庐。

贾坛(1862-1941),字杏卿,甘肃武威人, 出身商贾但能书善画,酷爱金石文物,解放前后曾对保护武威文物作出过突出贡献。

武威十大名人录,武威近代十大名中医(4)

如果从1755年李蕴芳被*算起,到1916年《姑臧李郭二家诗草》刊行,经历了160多年,从清代乾隆盛世跨越至民国初期,李蕴芳的诗集才和郭楷的诗集合并传之于世,中间联结了八大名人,此真乃武威历史文化之盛事,美事也!

作者简介:赵大泰,武威人,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教育硕士,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供职于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主编非遗专著《凉州贤孝之“二十四孝”》《凉州贤孝之“三十六记”》,发表论文多篇。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