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十大名人,泗县大庄韩四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12 21:41:12

在泗县泗城镇的三湾村有一座高大的土堆,走到土堆跟前可以看到它明显是一个大墓,有望柱,还有两个石狮那么这么大的一个墓,它的墓主人到底是谁呢?

在墓地跟前,记者还发现这里有两尊石狮子的雕塑和一个石望柱,那么,这座坟墓的主人到底是谁呢?为何有着如此高的墓葬规格与礼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三湾社区小王庄的附近村民。

我们从泗县三湾社区小王庄85岁韩家珍老人所提供的《韩氏族谱》中得知,原来,我们泗县三湾社区小王庄这块墓地上所葬的墓主人就是韩氏族人中赫赫有名的大明开国功臣韩成的三世孙。就是现在,我们还可以在墓地跟前看到一对石狮子悄悄屹立在那里。在岁月的风蚀下,好像只有石狮子见证了它的墓主人当年的显赫权势。单单从墓地的大小及规模来看,也是十分有气势的。据当地韩姓一些村民讲,当年,就是这赫赫有名的大明开国功臣韩成三世孙韩礼的墓地建造也是规模空前的。据一些当地韩姓村民讲,当年这座墓地面积相当大,周围还有松林,还专门有人看守。

泗县十大名人,泗县大庄韩四(1)

韩礼墓地仍在,石狮子和墓碑前的石香炉早已被人盗走。

原来,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战功卓著并舍身替死,忠心救主的忠臣良将韩成就出生在我们泗县。这座墓地的主人就是大明开国功臣韩成的三世孙韩礼。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来说说这个墓主人的祖父,也就是大明开国忠臣韩成了。

据史志记载:韩成(?—1363年),濠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从朱元璋起事于徐、泗。屡立战功,升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专司宿卫。从朱元璋攻陈友谅,鄱阳湖代太祖死,追赐封为高阳郡侯,子官至都督。

据百姓民间传说,历史上的韩成相貌奇特,十分有勇略。

泗县十大名人,泗县大庄韩四(2)

韩成画像

传说韩成年少时,有一个叫做谦牧的僧人看到他,倍感称奇,对周边的人说:“这孩子长大后必然有所作为。因为他生得奇,死也死得奇。”也许是一语成谶,后来韩成的离世,也确实是十分离奇与壮烈的。

元至正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52年,从我们虹乡大地上走出的青年韩成跟随着明太祖朱元璋在濠州起兵,慷慨应事,济世安民。每战必率先冲锋陷阵,先后攻克滁州、泗州,破诸山寨,取金陵,屡建奇功,后升任帐前亲军指挥专侍帷幄。

韩成和邓愈、胡大海一样,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手下的诸多淮泗将领中的佼佼者,舍身救主的“鄱阳替死”使他对大明朝的功绩和前面两位功臣相比也是毫不逊色。

1363年7月,韩成随同朱元璋征战鄱阳湖,与陈友谅大战于湖中,自戊子日到庚寅日,三战三胜。但陈友凉依仗人多势众,依然败而不退。此时的陈友谅倾全国之兵力,要誓死捉住朱元璋。于是,朱元璋与陈友凉两军便在鄱阳湖展开了一场生死大决战。

后来,这段历史故事在民间传统评书《大明英烈传》——血战鄱阳湖一节中被描绘得十分生动,虹县将领韩成“舍身替死,忠心救主”的故事也被一些民间说书艺人演绎得更加感人肺腑。

在民间传统评书《大明英烈传》——血战鄱阳湖一节中这样写道: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鄱阳湖中的康郎山上便响起了阵阵战鼓。康郎山是陈友谅的临时指挥所,他三更就命令各船煮饭,将士们饱餐之后,他就指挥战舰向湖口移动。开始挑战了。陈友谅联结巨型战船为屏障,楼橹高十余丈,舰队一字排开,用铁链连在一起,竟有十几里长,像一座水上长城。而朱元璋的水军,却尽是些小船,一些将士被陈友谅的气势吓得脸色都变白了。

朱元璋坐在指挥船里,镇定自如,他望望左右将士,忽然哈哈大笑,对刘基说:“我看陈友谅真是呆头鹅,他将这么多大船首尾相接,这样不利于进退,要击破它是很容易的。”刘基知道朱元璋故意这样说,是为了鼓舞士气,也就笑着说:“我还当陈友谅有多大本事呢,兵刃来交,就联舟自保了。这时若有勇士,披坚执锐,乘小船限他周旋,他的阵势立刻就会大乱,大船上的人一个个会跌下湖里去喂鱼的!”两人一唱一和,把一些将士的惧怕打消了。

朱元璋见诸将都有了勇气,便命令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等人分率20队船舰,向陈友谅出击。陈友谅哪里把这些小船放在眼中,命令联结在一起的大船齐头并进,其势如排山倒海,撞翻了一百多只小船。战斗第一天,朱元璋吃了败仗。第二天,朱元璋的指挥船冲在前面,组织各船队向大船放箭。

当陈友谅发现了朱元璋的指挥船之后呢,就命令他的手下骁将张定边来围攻朱元璋,并且号令要活捉朱元璋。那么这个时候,正在和敌人酣战的朱元璋的爱将徐达见看见情况不妙呢,也就是调转船头前来保护朱元璋。

朱元璋毫不畏惧,驾船灵活地指挥战斗。正当两军厮*到白热化时,朱元璋的指挥船突然在一片沙滩上搁浅,船底像被胶住一样动弹不得。张定边大喜,高声叫道:“朱元璋跑不掉了,弟兄们,活捉朱元璋赏黄金千两”!士兵们齐声呐喊,摇舻云集,把朱元璋团团围住。

朱元璋指挥船上的将领宋贵、陈兆先等人,舍命抵抗,身中数十枪,先后倒毙在船头。眼看全船要当俘虏,朱元璋不由得害伯起来,背脊里冒出一阵阵冷汗。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相貌和朱元璋酷似的偏将韩成站了出来。只见韩成站出来对朱元璋说:“宋贵、陈兆先都死了,为保主公脱险,臣愿代死,以报厚恩。敢请主公袍服、冠履,与臣衣更换。待臣设计,以退贼兵,主公便可趁机与众将逃脱。”朱元璋沉吟不答。这时,只听得敌军要朱元璋投降的呐喊一阵紧似一阵,船头乱箭纷飞,韩成焦急地催促说:“主公,快快听我的话脱下战袍,否则,全船将士都要同归于尽,大家都死去有什么益处呢”此时,朱元璋感动地说:“我岂忍卿之死,以全我生。”这时陈英杰指挥的战船已越逼越近。韩成和诸将不容分说,七手八脚地扒下朱元璋的衣冠,换上韩成的衣履。朱元璋问韩成有何后事交待,韩成坦然回答:“臣一身为国,岂复念家。”

此时但见韩成冲出船舱,站在船头,高声大呼叫道:“陈友谅听着!我朱元璋今日败在你手里,只有一死。不要再为了你我俩人,劳师动众,让天下生灵无辜被*戳了?陈将军,你若能放了我的部下,我就投水而死。”陈英杰以为他真是朱元璋,于是当即答应了下来。韩成见状,遂扑通一声,就投入水中去了。陈英杰赶忙指挥众将士下水打捞“朱元璋”尸体回去邀功。

后来陈友谅一看,朱元璋皇帝跳鄱阳湖死了,他就撤兵了。这时两军交战攻势稍稍缓了下来。徐达、常遇春等人听说朱元璋投水,拼命*过来报仇,张定边只顾注意士兵打捞尸体,没防备常遇春拉弓搭箭,嗖地一箭正好射中他的额头。张定边一声惨叫,倒了下去,士兵们见主将受伤,顿时慌了手脚,无心再战,保护着张定边后退而去,徐达等人乘机向朱元璋靠扰,见朱元璋没有死,喜出望外,朱元璋命令士兵下水挖沙,推船脱离了浅滩,总算幸免于难,这时,时已日暮,朱元璋下令鸣锣收兵。

此后,朱元璋是趁机的突出重围,再次的组织全军进行反击,最后终于是射*了陈友谅,彻底摧毁陈军。后来到陈友谅战败而死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赠韩成安远大将军,轻车都府账前总制亲兵指挥使,并追赠其为高阳侯,谥号忠壮。其子韩观官至都督。

甲辰年四月,建忠臣祠于鄱阳湖畔康郎山上,并将韩成列为功首,位居第一,朝廷每年派人祭奠。

这位从我们虹县大地上走出的将领韩成就这样悲壮的离去了,但他的舍身救主,一心效忠朱元璋皇帝的传奇故事,一直以来都为后人所称颂、敬佩不已。明代著名诗人凌梦旸曾留下这样的诗句:“漫道忠臣不爱身,*身壮节未多闻。如今裔子为齐庶,磨灭鄱阳捧日心。”

可是后来,据民间传说啊,朱元璋登基以后啊是大封功臣,可就是唯独忘记了追封曾经舍身救主的忠臣韩成。

韩成的母亲丧子后,晚年生活无依无靠,生活也过得十分凄苦,因此老夫人对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也非常的不满。有一次,她在长江路东段的一座桥上,遇到了朱元璋的銮驾,便拦在路上。朱元璋很奇怪,传令押来相见。韩母站立桥头,历数韩成鄱阳湖救驾之功,痛斥皇上忘恩负义。朱元璋一听是韩成之母,又见她一身乞丐打扮,立即赔礼道歉。

后来,朱元璋还亲自将韩成的母亲接进皇宫,盛情款待,如自己亲生母亲一般赡养。直到高阳侯府建成后,朱元璋才将韩母送回韩府,并安排手下人等悉心照顾老人安享晚年。

也许是为了彰显韩成的忠义,封建统治者极力倡导这种忠心救主的精神,后来,朝廷又建祠于虹县城内县衙之西,城隍庙东。现在在我县工会楼下的院内,当年,我们虹县著名的韩侯祠就建造在这里。

据韩家珍老人和当地村民韩家香给我们介绍,在我们古泗州虹县城西,当年还建有一座十分宏伟的韩氏祠堂。

据泗县三湾社区小王庄85岁村民韩家珍老人介绍,当年的韩氏祠堂三间正殿,二面左右廊坊,正殿里面就树立的是韩成丞相的雕像。还有一些当地的村民回忆说,当年韩氏祠堂的规模是:三间正殿,左右是廊房,一边有黑门。

除了祠堂,泗县当年还建造有一座由大明皇帝亲笔题写的“高阳侯韩成故里”字样的石阶牌坊一处。据泗城镇三湾社区村民韩家香说,泗县西关原来那个牌坊是木牌坊,是一个东西向的木牌坊,那牌坊跟前还有一个大井。牌坊是圣旨牌坊,上头有圣旨,高阳侯故里,这个扁弄哪去了呢,以后三湾北湖改种水稻,弄那人力推的那个水车,弄个那垫脚了,结果一个大扁给糟蹋了。

我们记者对当年的韩氏牌坊所在地进行了探访,终于得知牌坊所在地在现在的泗城西关出口,西二环往西一点点,据说当年就在这里曾为明高阳候韩成建立牌坊一座,上面书写“高阳候故里“几个大字。再往西呢,就是朝廷敕建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下马石。曾经,一些来到泗州城的文武官员路经此地,皆是文官下轿武馆下马,好不威严。

如今,我县的韩姓后人为了继承祖上善良淳朴的美好品德,他们一代代的教育子孙一定要忠厚传家,耕读继世。耕田可以事稼穑,读书可以知诗书。也正是依靠着祖上传下来的传统古训,韩氏家族的后裔们才一代代继承延续着良好的家风。在我们的采访中,泗县三湾社区小王庄85岁村民韩家珍对其韩式祖上的辉煌历史不无感慨地说,对于我们这个韩氏祖宗对国家做出来这种贡献我们非常自豪,作为我们后人我们要沿袭老祖宗的精神,在危难时候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出力。

据史*载,原先虹县历史上是向来没有昭忠祠,但作为韩成的故乡百姓,大家对这位虹县走出的忠义官员韩成的忠心救主的义举所感动,大家纷纷传颂。为了让韩成的英勇事迹更好的教育后世子孙,后又建祠于虹县城内县署之西。由于我们虹县向来没有昭忠祠,就以韩侯祠替代,以表衷万世,恤食千秋。(以上文字来源于泗县电视台纪录片文稿)

泗县十大名人,泗县大庄韩四(3)

韩礼墓地,

韩成儿子韩观资料:

韩观,字彦宾,虹人,高阳忠壮侯成子也。以舍人宿卫,忠谨为太祖所知,授桂林右卫指挥佥事。


  以征南左副将军从都督杨文讨龙州土官赵宗寿,宗寿伏罪。观生长兵间,有勇略。性鸷悍,诛罚无所假。下令如山,人莫敢犯。初,群蛮所在蜂起,剽郡县,*守吏,势甚炽。将士畏观法,争死斗。观得贼必处以极刑。间纵一二,使归告诸蛮,诸蛮胆落。由是境内得安。


  二十九年召还,进都督同知。明年复从杨文讨平吉州及五开叛苗,与顾成讨平水西诸蛮堡,还理左府事。建文元年练兵德州,御燕师无功。成祖即位,委任如故。命往江西练军城守,兼节制广东、福建、湖广三都司。


  庐陵民啸聚山泽,帝不欲用兵,遣行人许子谟齎敕招谕,命观临抚之。观至,众皆复业,赐玺书褒劳。命佩征南将军印,镇广西,节制两广官军。帝知观嗜*,赐玺书戒之日:“蛮民易叛难服,*愈多愈不治。卿往镇,务绥怀之,毋专*戮。”会群蛮复叛,帝遣员外郎李宗辅敕齎招之。观大陈兵示将发状,而遣使与宗辅俱。桂林蛮复业者六千家,惟思恩蛮未附。而庆远、柳、浔诸蛮方*掠吏民,乃上章请讨。


  永乐元年与指挥葛森等击斩理定诸县山贼千一百八十有奇,擒其酋五十余人,斩以徇。还所掠男女于民。荔波瑶震恐,乞为编户。帝属观抚之,八十余洞皆归附。明年,浔、桂、柳三府蛮作乱,已抚复叛,遣朱辉以偏师破之。蛮大惧。


  寻从大兵发凭祥,抵坡垒关,以所部营关下,伐木治桥梁,给军食。


  五年,观旋师抵柳州。贼望风遁匿。观请俟秋凉深入,且请济师。十月,诸军皆集,分道进剿。斩首万余级,擒万三千余人,群蛮复定。捷闻,帝嘉劳之。


  九年拜征夷副将军。明年复命转粟给张辅军。辅再出师定交阯,观皆主馈运,不为将,故功不著。


  观在广西久,威震南中,蛮人惴惴奉命。继之者,自山云外,皆不能及。十二年九月卒,无子。


  (选自《明史》,有删改)

韩观,字彦宾,虹县人,是高阳忠壮侯韩成的儿子。韩观以舍人的身份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韩观忠诚敬慎的名声被太祖知道,太祖封他为桂林右卫指挥佥事。


二十八年,韩观以征南左副将军的身份跟随都督杨文征讨龙州土官赵宗寿,宗寿低头认罪。韩观长期生活在军营之中,既勇敢又有谋略。他凶猛强悍,诛*处罚从来没有虚假的。他下的军令如山,没有人敢违反。当初,蛮贼到处闹事,抢夺郡县,*害官吏,气焰十分嚣张。韩观手下的将士们都害怕韩观的法令,争相和敌人展开殊死战斗。韩观俘获贼人后,定将贼人处死。间或放回一两个,让他们回去告诉其他蛮贼,其他蛮贼无不闻而丧胆。从此境内太平。


庐陵的百姓聚众造反,皇帝不想派兵镇压,就派遣使者许子谟带着皇帝的命令去招安,命令韩观前往安抚。韩观到达,民众都恢复了本业,皇帝赐玺书褒奖慰问。又命令韩观携带征南将军印,镇守广西,统辖两广的官军。

皇帝知道韩观喜欢*戮,特意赐玺书告诫他说:“蛮人极容易反叛,难以征服,*的越多越难治理。爱卿前往镇守,一定要好好安抚关怀他们,不要一味地*戮。”适逢各地蛮人再次发生叛乱,皇帝派遣员外郎李宗辅带着皇帝的命令来招安。韩观大规模地调兵遣将,做出将要出征的样子,同时派遣使者和李宗辅一起前往。桂林恢复本业的蛮人多达六千家,只剩下恩恩的蛮人没有归顺朝廷。而庆远、柳、浔等地的蛮人正在大肆*戮掳掠官吏百姓。于是韩观上书奏请朝廷征讨。


永乐元年,韩观与指挥葛森等攻打斩获理定各县山贼共计一千一百八十余人,擒获他们的首领五十余人,斩*并示众。韩观将贼人所抢夺的人口发还给百姓。荔波的瑶民惊恐万分,请求将自己编入朝廷的户籍。皇帝嘱咐韩观安抚他们,瑶民八十余洞全部归顺。第二年,浔、桂、柳三府的蛮人作乱,被安抚之后又叛乱,韩观派遣朱辉前去平定,朱辉凭借主力军以外的部分军队就取得了胜利,蛮人非常恐惧。正逢朝廷派郎中徐子良到,就来归降,归还所掠夺的人口牲畜器械。


九年,拜授征夷副将军。第二年,又命令运送粮食供给张辅的部队。张辅两次出兵平定交阯,韩观都是主持运输物资,没有担任将领,所以功劳不显著。


韩观长期镇守广西,威震南中,蛮人小心翼翼地遵守朝廷法令不敢违抗。后来的将领,除了山云外,都赶不上韩观。(韩观于)永乐十二年九月辞世,没有儿子。宣德二年,保定伯梁铭上奏索求韩观南京的旧宅,皇帝允许了。不久听说韩观的妻子居住在那里,说:“韩观是功臣,虽然去世,哪能抢夺他的房子。”于是不允许。命令有关官员把其它房子赐给銮筮。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