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成名晚于五岳,但迟至隋唐山上已有道教活动,浮丘峰下的浮丘观和九龙峰下的九龙观可算是黄山上较早的道观。唐以后又有升真观、真常观、步云亭和三义殿等十多座道观,其中九龙观和升真观还是皇家敕建道观。那么道士修行的道观为什么会得到皇帝垂青呢?这还得从黄山上为什么会有道观,以及黄山得名说起。
黄山地处安徽南部,主峰莲花峰为安徽境内最高山峰,与天都峰和光明顶的海拔皆在1800米以上,七十二峰皆难以攀登,在没有索道的古代,可谓人迹罕至,云雾缭绕中显得神秘莫测,所以最初被称为“天子都”。秦汉时期,又因远观山石多呈青黑色,所以又称为“黟山”,这与黄山脚下的徽州府黟县得名可谓一脉相承。
唐代天宝六年,唐玄宗将黟山改名为黄山,并钦定六月十六日为黄山的生日。那么唐玄宗改名的缘由是什么呢?原来大唐立国之后,为显李氏名正言顺为天下之主,尊以李耳为名的老子为远祖,而道教自汉代创教以来又以老子为祖师,所以道教在唐朝就有了国教般的地位。
黄山本就与道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黄山在隋唐之前很少有人迹,又有多座高可达天的山峰,于是成为道教人士问道炼丹的最佳选择,一直以来就有轩辕黄帝在黄山修身炼丹并升天成仙的传说,道教旧籍中也记载了非常多的黄帝在黄山跟容成子和浮丘公炼丹并得道飞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