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郢城遗址,格局保留完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划天下为三十六郡,江陵县成为南郡的郡治。郢城遗址比纪南城小得多,夯土城垣为正方形,周长5.5公里,每边长1.4公里,残存城垣高3至6米,宽15至20米,垣顶宽7至10米。城有内外两道护城河,形成双环格局,河宽30米,至今犹存。城垣四周有城门,四角有烽火台,至今完整保留着三处烽火台,古城墙四处,楚庄王墓和护城河也完整可见。
郢城遗址出土的西汉铜镜。
郢城是荆州附近的第二座城池,最初的江陵县治,从江陵“地临江,近无高山,所有皆陵阜”的得名可知,这座郢城最早就位于江边,而纪南城最初离长江也不远。几千年来,在旋流惯性和地质构造影响下,荆江段长江主道一直在南迁,地质上称为“主泓南移”。人们为了获得水路运输的便利,就不断把城市往江边迁移,到了东汉年间,郢城南面又获得了新的永久性土地,于是人们又跑到江边修筑了新的江陵城。
荆州古城大北门三义街。
荆江重镇江陵城和著名的荆江大堤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在荆州驻守十年,他沿长江修建了两座江陵城,东西并列,各自独立,便于协同防守,当然最后还是被吴国占领了。到了东晋永和元年(345年),荆州刺史恒温筑墙将东西两城连接起来并扩建,这就形成了今日荆州城南北短、东西长、沿江而筑的格局。此后江陵城一直是荆州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后虽经多次重修,但位置和面积基本没有变化,现存城垣的形制为明湘献王时修筑。
荆州古城(江陵城)北城墙上。
江陵城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古城之一,城墙依地势起伏,顺湖池迂回,呈不规则椭圆形。古城周长11公里,面积4.47平方公里,城外护城河宽广,城池固若金汤。然而由于这座荆州城离长江太近,水路便利的同时也极易遭灾,于是自东晋开始,历代都在荆州城外长江北岸筑堤防洪,这就是著名的荆江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