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的荆州,荆州好还是沙市好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27 13:55:23

本文是于1996年刊登于《党政干部论坛》杂志,也是自荆州沙市二次合并后第一次提出系统性的规划,并且对当时的荆沙市辖的县市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和规划,至今看来,其想法也不过时。很可惜,并未得到后继者的执行!但是,在这个新的五年计划时期,也希望荆州回到原点,再出发,再次取得辉煌!

卢孝云 (原荆沙市[荆州]前市委*)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长江经济带重要地段的湖北省荆沙市, 现辖三区、三县、四市,总人口 800 万,其版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等主要指标不仅在全省占有较大份额,而且在全国也有一定地位。1995年,荆沙市跻身全国 41 个大城市行列。荆沙人民决心以此为新的起点,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决战“九五”,力争在世纪之交把荆沙市建成现代化大城市。

五年后的荆州,荆州好还是沙市好(1)

荆沙市前市委*卢孝云同志

一、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荆沙实际出发,全市经济建设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强化农业基础、加强工业份量,壮大第三产业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同时,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中心,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的第二次跨越。到2000年,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调整提高到 30: 40: 30 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 15一1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三番。

——大力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以“小康工程”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更好地发挥农村经济优势,壮大粮棉油、多种经营、乡镇企业三大支柱,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首先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思路,大力发展粮棉油生产,大力推广优化种植模式,不断优化品种、品质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坚持“集体建基地、农户建庭院”的基本格局,突破性发展多种经营。抓住精心培育主导产业、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大力开发保优产品、建设区域性商品基地、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几个关键环节进行突破,加快多种经营的产业化进程。坚持大发展、大提高,突破性发展乡镇企业。继续开展“亿元工程”建设,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 推动一批重点乡镇向10 亿元、30 亿元、50 亿元的目标奋进, 推动一批重点村和重点企业向亿元、5 亿元、10 亿元的台阶攀登。其次, 要逐步完善农村生产力布局。在继续加强以粮棉基地为主体的农业综合商品基地建设的同时,力求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平原湖区念好“水字经”,突出抓好水产品养殖;丘陵山区大力开发“绿色银行”,真正把林果业当支柱产业办;城市郊区,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市重点抓好30个农副产品商品基地建设,推进基地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效益农业、创汇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 建设具有荆沙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

——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 整体实力和素质。按照“扩大总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高效益,增强后劲"的原则,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工业化进程,努力把荆沙建成国家和省级精细化工基地、纺织工业基地、汽车零部件工业基地、轻工基地。一是培育一批支柱产业。重点培植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纺织、轻 工、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这些产业都要形成专业规模,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发挥支柱作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发展一批企业集团。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努力形成一批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重点营造沙隆达、活力28 等 30个企业集团。这些集团要实现制度创新,达到组织集团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产品高档化的要求,并在资产总量、销售总额、利税总额等方面占全市总量的较大比重,真正成为带动全市经济上新台阶的“龙头”。三是创造一批精品名牌产品。不断增强名牌意识,创造、巩固、发展名牌,以名牌产品抢占市场,以名牌战略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转换,促进企业集团和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全市经济上质量、上水平、上效益。全市力争形成100个以上在国际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名牌产品,创造一批“国货精品”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比重。加强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整体素质,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力争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特别要发展旅游业。全市旅游业的发展,以荆沙市区包括荆沙古城、沙市明星城等旅游业资源开发建设为重点,加强景点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旅游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化进程,使旅游业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和第三产业的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把个体私营经济 纳入国民经济规划,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 鼓励发展,支持发展。在发展思路上,突出抓大户、抓个体私营经济小区建设,促其向群体化、区域化方向发展。

二、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打好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实现全市经济与国内外经济的对接和互补。

——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以改革促进发展, 以经济体制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根本方向,以搞好企业资本经营为突破口,促进企业改革的全面深化。认真抓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大多数国有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继续推行“六个一批",即:推行股份制改造一批,引进外资嫁接一批,组建集团壮大一批,分块经营搞活一批, “退二进三“转向一批,包、租、并、卖、破调整一批。全市各类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必须十分注重企业资本经营,实现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运用多种形式和政策措施,优化资本结构,达到资本的聚集、裂变、*、扩张、增值。在农村,要把完善承包制、双层经营制、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推行产业化经营体制和建立准市场化的调节机制结合起来,配套展开。同时,按照“把土地当资本经营、把基地当企业办"的思路,大胆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四荒“资源开发和多种经营基地建设的新路子。

——坚定不移地实施“沿江开发、外向带动”战略,努力提高荆沙经济的外向度。全市形成以荆沙市区为龙头,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为主线,以发展”三资“企业为重点,以引进资金、技术和出口创汇为目标,外资、外经、外贸一齐上的良性循环格局。本世纪末,力争使”三资“企业占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引进外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为此,要大力抓好开发区建设。对5 个省、市级开发区, 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的原则和“现代化企业、公园式环境、全新运行机制”的要求,加快开发和建设步伐,并力争其中 1-2 个成为国家级开发区。要强化对外开放体系建设,按照加快荆沙经济国际化进程的要求,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用好自营出口权,加强涉外人才培养,大力发展与进出口业务相关的产业, 促进内外交流和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扩大对内开放,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转移的机遇,全方位推动新一轮横向联合与经济协作的发展。

三、开创城乡一体化的新局面,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城乡建设是两个文明的结合点,基础设施是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城市建设就是产出,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把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作为产业来办,确保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抓好一批骨干工程,特别是抓好荆沙长江公路大桥、荆沙火电厂、沙(市)岳(阳)铁路、辗盘山水利枢 纽、与三峡工程配套的大型输变电站等重点工程,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按照工业城市、旅游城市、商贸城市、港口城市的发展方向,坚持 “港口立市,科技兴市,两通活市,开放强市”的指导思想,高标准搞好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行经济运行国际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荆沙市区及所属沿江县市发展港口运输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当从这一实际出发,认真实施“港口立市”战略,充分发挥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快建设以市区港口为中心,以沿江县市为网络,以工业港为特点的多功能、综合性、组团式的港口群,促进经济的腾飞。同时,加快县级市和卫星镇的建设和发展,在全市形成一个大城市、几个中等城市、一批小城市的城市化格 局,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文章摘自《党政干部论坛》(1996年第6期)作者系荆沙市前委* 卢孝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