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县名人录,保德县10大富豪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3-01-16 21:44:20

保德县名人录,保德县10大富豪(1)

保德县名人录,保德县10大富豪(2)

人物名片

张旭峰

男,汉族,1954年5月生,中共党员,忻州市保德县东关镇后坡居民。50多年来,张旭峰40多次跳进黄河救人,打捞溺水者19人、成功救起13人,6次参与火灾救援,英勇救人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被誉为“黄河岸边的生命守护者”。2014年6月入选“中国好人榜”,2014年获“山西好人”,2014年被山西日报评为“山西十大新闻人物”,2017年获山西省人民政府“光荣之家”荣誉称号,2017年获山西省第四届感动百姓“山西乡村爱心大使”称号,2018年获山西第七届道德模范提名奖,2019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20年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家庭”,2021年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失火找消防,落水喊亮孩。位于黄河岸畔的保德县城,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平凡英雄”,当地人都亲昵地叫他的小名“亮孩”。说起这位“亮孩”真是令大家敬佩:他曾在工作期间,先后6次冲入火海救灾,最为大家口口称道的是他50多年来跳进黄河救人的感人事迹——他曾先后下水40多次,救助溺水者19人,13人因他而重获生命。他就是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东关镇的张旭峰。多年来,张旭峰用勇敢书写着大爱无疆,用无畏诠释了见义勇为的真谛,身体力行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被誉为“黄河岸边的生命守护者”。

英雄出少年 再次入水救起小伙伴

张旭峰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自小他就是在黄河水里泡着长大的,胆大心细的他练得一身好水性。但真正让小伙伴以及村里人佩服的是他14岁那年的一次救人。

据张旭峰回忆,1968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正是他14岁的生日。时年当地青少年有“抢头水”习惯,张旭峰和一群朋友相约去城外黄河边的“燕沟子”一较高下。到了河边,大家脱去外衣,争先恐后地跃入水中。在水中你追我赶,大家玩得十分开心。这时候一个叫马建军的少年突然在河里游泳时溺水了。

危情时刻,张旭峰第一个反应过来,飞速向马建军所处的位置游去。在浑浊的河水里,他不断寻找着,终于摸到了马建军。他想伸手抱起马建军,可马建军比他还重,人没救起来不说,张旭峰还喝了一肚子水。他用余力游回到岸上,恢复了些许体力,再次跃入河中,潜入水中用肩膀架起马建军,让自己的身体成为一架“水下人梯”。在水中,他用头顶、用肩膀推,拼尽全力硬是把马建军推到了岸边。最终马建军得救了。从此以后,张旭峰得称誉了,只要一提张旭峰,大家都说:“亮孩是个好小子,浪里白条!”

黄河战冰凌 冒着危险勇救落水者

张旭峰救人后,回想起当时救人时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就想着要加强锻炼,提升自己游泳技术和体力等。为此,闲暇时间,他开始刻意地练憋气、潜水、游泳、跑步,再后来举石墩锻炼体力。他家有一个铁匠用的重达300多斤的铁砧,从开始只能晃动,他每天坚持练习,后来竟能轻易举起。日积月累地锻炼,张旭峰的体能逐渐提升,在后来的救人过程中厚积薄发。

1983年农历二月的一个下午,2点刚过,张旭峰送4岁的小儿子去康家滩村。此时的黄河正在排凌,河面上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冰块,它们随着水流相互撞击,不时发出阵阵巨响。

黄河上游的郭家滩村,一名陕西省府谷县的工人王春元不慎落入黄河并向下游漂去。沿河的乡亲们看到了河中漂着一个人,就赶紧找张旭峰求救。张旭峰听到这个消息,丢下儿子就朝河边跑,小儿子背后追他:“爸爸你慢点跑,我跟不上你。”一心救人的张旭峰根本顾不上儿子,直接飞奔到河边,二话不说脱掉厚衣服,不顾黄河中不断漂来的冰块,只穿着一件内裤就下了水。下水后,他奋力游到王春元身边,发现王春元已经休克。为了躲避流凌,他只能顺流向下游。游了5里多,他抱着王春元游到“石盘拐”对面河中心的沙滩。这时又有一位青年想下水帮忙,可惜刚下河游了一段就被黄河夺去了生命,后来才知道那个青年叫马乃林。

情况危险,再也没有人敢下河帮忙了。汹涌的黄河里,只有张旭峰还抱着王春元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他所处的河滩虽能挡住冰凌,而他实在拉不动穿着棉衣棉裤且昏迷不醒的王春元,两人都上不了河滩。此时河水已漫到两人肚脐位置,只要抬起一只脚,就会被河水冲走,这样王春元和自己都会有生命危险。张旭峰当时想,为了救人已经有人丢了性命,如果救不活王春元,就对不住那个被河水吞噬的青年。张旭峰定了定神,抱起昏迷的王春元向上游,等待着沿途的船来救援。可是黄河流凌期间,河上几乎没有船经过,岸上的人也是万分焦急。当时黄河岸边有数百人在等他上岸,其中就有他的爱人王秀清,她被眼前的情景吓得哭个不停。可是张旭峰离岸太远,大家都没有办法靠近救援。王秀清只好沿河找船,当天下午5点多,王秀清和众人沿河走了5里路,终于在下游找到一艘府谷县的木船。大家帮忙把船拉到张旭峰所在位置。在船员的帮助下,张旭峰和王春元终于被救到岸上。

王春元被送往医院,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而张旭峰上岸后,浑身被冰凌割伤,双腿冻成了绛紫色,已经不能走路了。两名电业局工人赶紧把自己的大衣给他披上,一左一右架起他的胳膊沿着河岸跑,跑了大概一个小时,张旭峰才能自己慢慢行走。当日,王秀清谢过两位工人,陪着张旭峰在岸边又走了一个多小时。事后,张旭峰回家大病了一场,身体每况愈下,从此落下怕冷的病根。

医生曾叮嘱张旭峰不能再在冷水里游泳,可看到有人溺水,他哪里又能坐视不管。9年后的一天,张旭峰把医嘱抛到脑后,再次下河救人。1991年5月18日下午,保德中学一名叫刘海兵的学生在黄河溺水。当时岸边有很多人围观,但无人敢下水救人,张旭峰闻讯赶到现场,脱掉衣服就跳到黄河里,将刘海兵救上了岸。现场的人们对他交口称赞,他只平静地说:“这都算不了什么,见人有难就应该及时相救,这是人人都应该做的呢。”当天晚上,保德中学的几位老师上门送钱表达感谢,张旭峰婉言谢绝。

老骥仍伏枥 四处宣讲呵护生命安全

随着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2000年之后人们很少去黄河游泳了,张旭峰的生活也渐渐回归平静。可只要有人发生危险,他还是会像年轻时候那样毫不犹豫冲上去。

2014年,张旭峰因多次救人,获得“忻州好人”等多项荣誉,很多单位请他做事迹报告,他再次忙了起来。他结合自己多次救人的经验,告诫大家尤其是青少年不要在黄河边玩耍,更不要轻易下水游泳。后来,他积极响应当地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和所在的庙梁社区的号召,共同发起了“远离黄河防止溺水”的专项宣讲活动。每年走进农村、厂矿、学校等单位宣讲20多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如何预防危险,在危险来临时如何自救。他讲的内容朴实、案例生动,受到众人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小学生们抢着上台说感想,追着找他签名,听完讲座还要送他到校门口。看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张旭峰很欣慰:“安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只要我还能讲,就会把这事坚持下去。”

回顾多年救人的事情,张旭峰说:“生命不息,救人不止。就算我到了八九十岁,只要有人需要我就会冲锋在前,伸手救人。”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从14岁那年开始,救人就成了张旭峰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在他看来,救人已成了习惯,用他的话说,救人会上瘾,他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云淡风轻背后是每一次救人时的惊心动魄。他爱人曾在他一次严重受伤后劝他:“以后咱不要救人了,你要是有啥事,咱家里人咋办。”而他说:“咱家就在黄河边,每次听见没了娃娃的爸妈连着哭喊几天几夜,我听着就很难受。只要遇上了,咱不能不救啊。”

谈及将来的打算,张旭峰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继续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远离黄河防止溺水”的专项宣讲活动。现在随着暑假将近,他已经和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取得联系,要在放假前向全县青少年进行“暑假防溺水”等安全宣讲。

山西晚报记者 郭小强 通讯员 王栋 张晓宝

记者手记

英雄的光芒会因时间而更加璀璨

采访完张旭峰,山西晚报记者的心情如黄河水般“心潮澎湃”。张旭峰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朴实无私。他的“惊心动魄”事迹用“英雄”两字称谓可谓名至实归。采访他救人的故事,你能感受到他心里想的只是尽快把人救起,从不主动提及当时遭遇的危险。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而张旭峰在这一点上似乎是“反人性”的。面对滔滔黄河水,张旭峰犹如黄河中大浪淘沙出现的一粒金子。他金子般的品格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很多人的生命之路。

保德当地有句谚语:“天阴下雨无迟早,二杆子救人没老少。”因为舍命救人,张旭峰年轻的时候经常被叫做“二杆子”,甚至有他救过的人被救后还劝他:“再不要救人了,你不为名不为利,图啥呀。”他笑着回应:“我就是为了救人,啥也不为。”无私者无畏,正是这份无私让他敢于以黄河为战场,与死神一次次拼搏,救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如果这样的一种舍己为人的时代人物被称作“二杆子”,我们想时代需要更多这样的“二杆子”。换而言之,这样的“二杆子”其实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不会老,他的光芒只会因时间更加璀璨。张旭峰用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和惊人的善行义举书写着自己的无私奉献、矢志不移,用自己大写的人生故事,感动着每一个人。

我们崇拜英雄,我们渴望成为英雄。其实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为张旭峰等一代英雄的精神所感动,也许某一刻我们也要做那个挺身而出的英雄。

(责编:温文)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