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不要高估了人性,也不要低估了人心。
人性这种东西,那是特别难测的。因为人心“一时一个样”,谁也不知道它到底会有什么变化。过分相信,以及过分疏远,都是不太妥当的。
老实人过分相信人心,到头来会被人欺骗,轻则自己受苦,重则连累亲人伴侣。这就是所谓的“人善被人欺”。
过分绝情的人则选择疏远旁人,活成了孤岛的模样,越过越偏激,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人处世,可以多提防,但一定不能偏激。
特别是临近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是时候要“擦亮双眼,正心明意”了。晚年过得好不好,既跟大环境有关,还跟我们对于身边人的态度有关。
有些人就是因为太过善良而吃亏,有些人就是因为太过偏激而被嫌弃。这两者,皆是“走极端”的行为,不如走“中间道路”比较好。
该善良的时候,要善良。而该提防人心的时候,要提高警惕之心。
人过六十,千万别高估了你的身边人,最好在这些事儿上多留心眼。
一、别“盲目依靠”儿女。
人老了,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想法——养儿防老。我养了儿女那么多年了,儿女也该反过来回报父母的恩情,为父母养老了。
这种想法,在十几二十年前,还算是“人之常情”。而在今时今日,貌似“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失效了,抛弃父母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
前段时间有这么一个报道,说的是某个老人退休了,就把能给的东西,都给了儿女,然后依靠儿女养老。谁知道,儿女拿了老人的资产后,就立马消失不见了。
试想,如果这个老人知道儿女是“白眼狼”,那他又怎么会把全副身家给了儿女呢?正是因为事先不知道,所以老人才倒了大霉。
同样的道理,我们养了儿女多年,也并不知道儿女是否孝顺。因此,谨慎点,不要有完全“依靠儿女”的心理,这才保险。
否则,一旦我们完全信任了,儿女突然就背叛了,那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
二、别总是“有求必应”。
思想观念传统的长辈都特别重视亲情,他们认为,自己的父辈待身边人那么好,自己也该这么做。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如果我们的身边人都有感恩之心,那我们对他们好,也确实值得。可是,如果我们的身边人没有感恩之心,那我们过分真心,就只会被辜负。
“苦了自己,而幸福了别人”的想法,尽量不要有。对此,很多人会说,这不就显得过分自私了吗?
就拿“有求必行”的行为来说,只要我们对谁都有求必应,相信没有人会尊重我们,也没有人会感激我们的付出。
在他们看来,我们帮助他们,甚至有求必应,都是“理所应当”的。用全身心的付出,去换来他人的蔑视。这,才是人到晚年的悲哀。
做人,还是不要“有求必应”比较好。该拒绝的时候,要及时拒绝,维护好自身的利益,才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三、不要有“一厢情愿”的心态。
俗话说:“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我们掏空了老底,只为了身边人可以过得幸福。没有想到的是,身边人也没啥表示,反而态度冷漠,让我们感觉到寒心。
比如说“掏空六个钱包买房”这件事,人老了,就尽量别这么做了。掏空了家底,如果中途出了什么事儿,绝对没有人会可怜我们。
这番话,也许比较刺耳,但它却是生活的现实。在绝对的困难面前,易变的人心就会选择背叛,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同甘共苦”。
对自己,要多些关心。而对身边人,要少些期望。期望这种东西,不能说没有,但一定不能太过强烈。期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
做个多为自己想想的凡人,别总是为了别人而做出超过自己能力的事儿。只要遇到问题,没有人会给我们兜底的。
四、跟“人情利益”有关的事儿少做。
这是一个“人情社会”,但“人情”二字,还是不要接触比较好。所谓“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人情,那是关系的根源,为什么我们要避免“人情”的往来呢?有句话说得特别好,这世间只有一种债特别难还,那就是“人情债”。
欠了别人钱财,那是小事,而欠了别人人情,不管我们怎么还,都是还不清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别人欠我们人情呢?原因很简单,不是所有人,都有原则。有些人欠了我们的债,非但不还,还跟我们成为仇人。如此,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真正聪明的中老年人,会坚守自身的原则,避免跟别人有太多“利益”的往来。只要没有了利益往来,那人情矛盾,就会越来越少。
跟身边人相处,不是简单的事儿,三思而后行,才能保持关系的和谐。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