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留言询问红城子的有关情况,今天就在冬日的暖阳里,我给大家讲一讲红城子的来历。
金城兰州的西面有一条河,叫庄浪河。庄浪河流过的川,叫庄浪河川。在庄浪河下游,北距永登县城33公里,南距兰州79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古城就叫红城子。
红城子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把家坪、庙儿坪、凤凰山等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均可佐证。秦汉以前,为匈奴和诸羌的游牧地。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王朝疆域西扩,红城子就以允街县治的地位成为西汉王朝“西扩”战略的组成部分,成为“汉”、“夷”民族战争的交点。《后汉书·明帝纪》 :“允音铅,街音佳,……城隔丽水(即庄浪河),一名丽水城。”又因墙由红土筑就,又名红城子(其遗址在红城镇玉山村葛家湾)。
随着汉朝的大规模屯田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以及贯穿全境的汉长城的修筑,这里成为金城粮仓、商贸集镇和军事、文化中心。至西晋凡四百三十余年均为允街县治所。西魏在这里设广武县,旋立广武郡。南凉曾建都于广武,北凉曾“加固允街县城,以为防御之所”。隋、唐亦应为广武县治所(待考)。西夏为卓罗和南监军司驻地,下辖十二营,为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明初红城子由今玉山古城迁至庄浪河东,东迁后的红城子名称依旧,它东靠清明山,西傍庄浪河,其军事重镇的地位一直未变,被明王朝视之为“最要紧之地”。明洪武二年红城子初建时城墙南北长800米,东西宽330米,城墙底宽3.2米,顶宽1.2米,高11米,城南北设有瓮城。清雍正三年(1725年),在原建基础上向北扩展200米,南北长为1000米,北门瓮城拆除。城设南、北、西三门,门顶皆有城楼。城周围有护城河,水从庄河自流引入。南门外护城河上青砖拱桥一座(俗称吊桥)。城内南北大道为“丝绸古道”。 明朝时,红城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不但实施了“以战促耕、以战保耕”的一系列“屯田”措施,而且以优惠的条件鼓励和征发大量中原穷困民众入住,他们开荒地,兴水利,用先进的中原农业技术指导生产,使包括红城的庄浪卫(永登县)出现“累岁丰收”的繁盛之景。
明、清此地为庄浪、平番南北路的第二驿,称“红城堡”,仍为驻军防守之地。
清朝至民国初,红城地域经济开始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经济发展,成为永登南部集加工、运输、商农并重的商业中心。当时的红城子,商铺林立,商贾云集,外商纷至沓来。尤其晋商的入住,大大开阔了红城人的眼界,其经济触角已经触及外埠。从迪化(乌鲁木齐)到广汉,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都有红城商人涉足,并在张家口、北京、天津等商业大都设有商号。繁荣的市场经济和旱码头地位,使红城成为甘肃“四大名镇”(文县碧口镇、华亭安口镇、通渭马营镇)之一。而今,屹立在红城子中街、雄伟壮观的古晋会馆,便是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