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献血者日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2004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者日。
2022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加入我们,拯救生命”(Donating blood is an act of solidarity. Join the effort and save lives)。
在这个世界上,
每一秒钟
都有人因为病情需要输血,
他(她)可能是
一个严重贫血的孩子,
一个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男人,
或是一个发生大出血的产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
血液!
虽然很多企事业单位会组织员工积极参与献血,马路旁也经常会有流动献血车,但仍有不少人有着这样的担忧:献血会不会损害到自己的健康?
人体失血 5%~10%后,血浆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在 1~2 小时,就会由组织液渗入血管而得到补充;血浆蛋白浓度在一天左右就可以恢复;红细胞恢复的速度稍慢,但也仅需两周左右的时间,即可补足。换句话说,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比如间隔 6 个月,献血 200~400毫升并不会损害身体健康。
血液好比是体内的运输大队,其中有负责携带氧气的红细胞、负责消灭异端的白细胞、负责堵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还有负责糖类、电解质和脂蛋白运输的血脂,都随着血流运送到需要它们的地方。血液常年保持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寿命大约是120天,它衰老之后,弹性会变差,变得奇形怪状,并被脾脏截获,回收再利用。而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不断地制造全新的红细胞释放入血液。因此,可以说破坏与新生同时都在发生,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
当人失去一部分血液时,身体的感受器会检测到由于体液减少带来的血压降低。这时人体会做出一系列改变进行代偿,如血管会收缩,把血压升上去;人会感到口渴而去饮水补充体液肾脏也会临时减少尿液生成,把体液留在血管里;造血干细胞会被激活,以更高的产量制造血细胞。但这都需要时间。
平时在血管内奔流的血液只占人体血液总量的78-80%,其余的血液都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在人进行适量献血后,血管内的血液很快会得到“贮血库”血液的补充,同时骨髓等造血器官也会加快生成血细胞,代偿造血速度可达平时的 6~8 倍。
一系列过程之后,损失的血量会被代偿,人体机能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当然完全恢复得等新一批血细胞到位。但只要不是马上就投入剧烈运动的运动员或是重体力劳动者,人几乎用不到那部分血液带来的运输机能。
来源: 宣武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