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的脸,很多人都没见过 来源:@老肉杂谈 视频截图
发布的视频多了,他终于总结出规律:好奇心是第一生产力——大多数普通人和他一样,最关心“好吃的”,比如鲍鱼、海胆、帝王蟹、山羊等;其次才是猫猫狗狗;再接下来是“名气大的”,比如蜜獾、虎鲸、羊驼等动物界“网红”。
现实中的“神奇动物”
尽管初心是“玩”,但传播知识怎可游戏视之?
为使内容科学准确,老肉每期要花两天半时间埋在资料堆里。从开始只会搜索关键词,到熟练从国家地理杂志等渠道自我学习,再到死磕专业期刊和论文,硬是完成了从生物学“门外汉”到“半专业人士”的进阶。
海兔那期视频是老肉准备得最痛苦的。由于翻译原因,中文直接检索“海兔”一词,出来的结果不少都跟他要科普的海洋生物毫无关系。比如:关联搜索结果里有一道美食“辣炒海兔”,查了半天才发现,食材根本不是海兔,而是日本枪乌贼。啼笑皆非之余,老肉燃起斗志,在百科词条里仔细对比各物种的学名,一口气梳理了出来。
在视频中,他介绍道,海兔的生物学分类其实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具有兔子特征的海蛞蝓,“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海兔,其实它就是宝可梦中无壳海兔兽的原型。”为了让粉丝更直观地掌握海兔的外形,老肉将其形容为一群受够束缚、扔掉了背上的“房子”,决定放飞自我的“海螺”。
现实中,通体黑色的加州海兔最广为人知,它们长着两对触角,日常以有毒素的海藻为食,遇到天敌就会喷出紫黑色墨汁,影响对方的神经系统,借机逃跑。不过,老肉特意点名加州海兔可不仅因它的长相,还源于它曾启发过诺贝尔奖。
20世纪后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物理学系教授埃里克·坎德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海兔受到外界刺激后,鳃会缩回去,久而久之,它会记住刺激并主动躲避。这意味着,“训练”细胞或可逆转大脑记忆,“从软体动物到人类,所有能够学习的动物都是如此。”这项实验也在后来帮助他和另外两位科学家斩获了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类似动物给人类启发的案例在老肉的视频里还有很多:在介绍鹦鹉螺时,他会从螺壳上从小到大排列的曲线,讲到蕴含着黄金分割奥义的斐波那契曲线(即黄金螺旋线);在讲到扫荡雨林无人能敌的行军蚁时,老肉又会联想到团队中指挥官的重要性。
粉丝们不止一次在视频下留言:“老肉的视频真有水平!节奏紧凑,内容丰富!”“生物类讲解的作者太少了,只有看老肉精彩入戏。”
老肉有一批喜欢深度内容的死忠粉
台湾某水族馆馆长曾给老肉发去邮件,称自己和妻子都是他的粉丝,请求把他关于海洋生物的视频拿去给游客播放展示。老肉受宠若惊,连忙回复:“可以可以。”
如今,该水族馆视听室的墙上还张贴着与老肉的合作海报,罗列着19条老肉的视频。馆长在最近的邮件中对老肉写道,这些视频播出后“受到极大好评”。
老肉觉得,能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为动物保护做一些事情,“挺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