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阅兵式步兵方队佩戴59阅兵钢盔。
不久,这款玻璃钢头盔,经小规模装备部队试用,防弹效果不佳,加之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由于玻璃钢的昂贵而难以大量普及,未在部队大规模使用,但其外形设计为后来盔型的开发积累了经验。
60年代初期,我国为空降兵研制了一种“伞兵盔”,这种头盔于1965年定型,被称为65式伞兵盔,盔型与59阅兵盔相似,经几年的试戴和改进,70年代初才正式列装。这是我国第一款批量生产的头盔,虽然这种头盔的防护能力有限,也仅装备空降兵,数量不大,但却填补了国产制式头盔的空白。
65式伞兵盔。
60年代后期,在我军自己还没有装备钢盔的情况下,曾研制了一批援外钢盔。这是为阿尔巴尼亚研制的军用钢盔,于1969年完成任务,也称援阿盔和69盔。援阿钢盔的基本参数和抗弹要求是:盔体用232钢;成盔重量不超过1.2公斤;盔体最大厚度差不超过0.2毫米;五四式手枪距钢盔25米处射击,盔体受弹后不穿不裂。援阿钢盔共生产了20多万顶,为我军研制第一代钢盔奠定了基础。70年代初,援阿钢盔生产任务完成不久,我军即开始用232钢研制自己的钢盔。
第一代头盔-GK80型钢盔
20世纪70年代后期,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和鞍钢钢铁研究所、总后3523工厂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防弹头盔,由盔体、帽衬、悬挂附件组成。头盔所使用的材料为232防弹钢,厚约1毫米,钢盔质量1.10-1.25公斤,抗冲击能量高于392J。表层颜色为军绿色,帽衬由军绿色尼龙带和草绿色棉布缝制,帽口用草绿色人造革衬绿色海绵条组合而成,具有结构简单、防弹性强、摘戴方便、轻巧耐用等特点。弹击试验证明,该头盔能够防一般手枪在25米外直射,对跳弹及弹片的*伤也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其防弹性能优于美国的双壳M1钢盔和发达国家换代前的产品。
该盔的早期型(未定型)盔形有一定特色:盔沿在两侧耳部下垂,呈波浪状,具有弧线的美感,能看出苏式和美式M1钢盔的影子,从盔顶看又有日式钢盔的风格;下颌带用一点固定在盔内,盔体颜色为草绿。后期型为了简化工艺,便于批量生产,盔沿是平的,下颌带采用两点式固定在盔内,呈Y型,后来还配有塑料下颌托,以加强佩戴时的稳定性。1979年边境自卫作战使用了这种钢盔,当时此盔还未正式定型,发至前线试用,也未保证参战人员每人一顶,佩戴较多的是炮兵部队和步兵突击分队。
1979年边境作战时我军头戴钢盔的步兵。
1979年边境自卫作战时头戴钢盔的炮兵。
1980年2月,这种钢盔正式列入我军装备系列,定名为GK80型钢盔。从80年代初开始,我军第一代钢盔陆续装备部队,主要装备*部队、炮兵部队及执行特殊任务的作战人员。到80年代中后期两山作战时,前线部队已普遍装备钢盔。
这期间,根据前线部队反馈的意见,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和生产钢盔的总后3523厂对钢盔进行了技术改进。1985年底,总后有关部门正式批准改进后的钢盔投入生产,并送往前线部队试用。1991年定名为GK80A型钢盔,大量装备全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