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二次创业’再出发”之文化创意产业媒体访谈会在广州市新闻发布厅举行。多位一线从业者、企业家、学者就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亮点成效、面临形势及未来发展机遇等展开了讨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重视优质IP的培育和串联
伴随着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传播渠道和受众用户的变化,动漫产业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广东咏声动漫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阎冰指出,一是对动漫内容产品和传播形式提出了新要求。今年暑期档创造了超过200亿元的票房,以《长安三万里》为代表的“国漫电影”再次掀起国漫热度。伴随着叙事内容、制作技术和IP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漫爆款成为可能。但同时观众的审美和对内容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影院的头部效应和台网的头部IP收视率霸榜效应就是用户投票的结果。二是AIGC、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将引爆动画制作的技术革命。因此有几个发展机遇必须牢牢把握,一是加强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以动漫IP赋能文化传播;二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用动漫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三是加强“IP ”产业联动,助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院长江浩也同样强调了IP的重要价值。他指出,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但同时也面临IP不足、体验场景少的痛点,“从产业研究谋划的角度来看,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议‘三不要’”:一是不要空谈岭南文化,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是不要只是打造风景,要多打造场景。融合当地特色文化元素“以文赋旅”,利用AI、VR等数字技术打造的沉浸式“氛围感”场景正成为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三是不要只盯着文旅大IP,多年来很难落地,不如串珠成链。小IP或者细分领域的IP可以是故事、传说、民谣的再现,也可以是影视、动漫、游戏。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将各类文旅资源串联起来,用游客思维,用资本的力量,用互联网手段赋能“串珠成链”,不断创新业态,打响广州文旅品牌。
对接AI、VR等技术热点 助力“数智化”生活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运用是当下文化创意产业的焦点之一。广州时间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利国介绍,目前,时间网络正面向非遗传承、数字文博、岭南文化、红色文化等使用场景,开发垂直领域的AI模型应用,能够对文本、音频和视频进行多个维度的智能处理,便于展示和互动。
彭利国表示,当下明显感觉到文旅行业对数字化、对技术赋能的渴望,广州动物园在2017年就启动了全球第一座VR动物园的建设,陈家祠、南海I号博物馆等文博场馆通过建设专门的数字馆来丰富人们的参观体验,“目前的文博行业正在从数字化走向深度数字化,除了XR、AI、开放数据与共享、区块链技术发展等实质性的技术进步带来的新趋势,更应该联动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强连接交互’的多元协作,助力大众化参与”。
趣丸科技总裁助理兼公共事务部总经理刘静雯介绍,其公司近年持续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层面投入资源。其中,“算法 渲染 驱动”自动化流程、多模态网络模型等技术,可通过单张或多张照片生成面部相似度达到90%以上的高自然度虚拟数字人,拥有表情、肢体驱动等多模态交互能力。她表示,未来虚拟数字人在智能制造、影视娱乐、电商直播、教育、医疗等领域将会广泛应用,实现更高效、多元的“数智化”生产与生活。
广州卓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姜军毅表示,虚拟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有望成为计算机、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代通用技术平台。随着元宇宙概念的落地和AIGC、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助力和加持,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对实体经济赋能作用逐渐释放,未来将带动数万亿元市场规模。
当前在大众消费领域,虚拟现实产业在技术供需方面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终端价格昂贵、头显笨重、佩戴不便,分辨率、视场角等方面的画面视觉质量有限等问题,还包括缺乏耳目一新的应用场景和体验,从而大众认知、消费较少等。在内容方面:当前的应用仍然以游戏、娱乐为主,在工业领域和赋能实体经济方面,案例和应用较少,这也是未来产业的着力点和重点发展方向。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科技硬实力”加持
强化企业、产业的“硬实力”也是各位与会者分享的重点。“公司业务从3D可视化到数字多媒体集成,到信息化延伸,我们一直坚持用数字技术激发文化新活力”,广州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筠介绍,“谈到公司20多年在数创产业的成果,我想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数创融合’和‘自主创新’”。
她介绍,其中,“数创融合”可以通过近年的两个标杆案例来看,第一个案例是广州国家版本馆,创新性地将CG制作、全息投影、雾幕等多媒体集成技术结合原创舞蹈、非遗的粤剧、醒狮表演等,演绎24节气,成为四大版本馆中唯一的演艺类剧场空间。第二个案例是国家博物馆的首个虚拟数智人“艾雯雯”和“仝古今”,在AI技术的支持下,在展厅和云端讲文物故事。
锐丰文化用11年参与打造了“世界三大灯光节之一”的城市名片——广州国际灯光节,累计吸引超过6500万名游客观展,创下了国际灯光节类型项目参观人数之最。“要实现文化创意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于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应用的升级、市场动态的把握、服务水平的优化”,广州市锐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志辉表示。
广州社科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介绍,近年来广州市多措并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数字化转型,积极布局前沿领域,高质量发展态势日渐明朗。2022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约1800亿元,占GDP比重达6.2%。今年上半年,规上文化企业达3313个,实现营收2571.79亿元,同比增长15.7%;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166.87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45.4%,动漫、游戏电竞、创意设计等行业全国领先。
他建议,推动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活力,实施技术高地建设、原创能力提升、企业培育壮大、“智改数转”等九大工程,在这九个方面开创文化创意产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