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全国唯一一个不沿海、不沿江的省会城市,这是合肥经济发展的最大的劣势。但安徽省城合肥十年之间,如一匹黑马,一骑绝尘,终于在2023年*入了“万亿城市俱乐部”。其实,历史上安徽的省城并不在合肥,而是在长江中游的安庆。
从历史上看,自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当时确定的省会就是安庆府。当时安庆濒临长江,易守难攻,军事战略优势极为明显,在全省安庆可是一家独大。加之安徽北部区域以平原为主,经济欠发达,水患比较多,再者,如发生兵变,也缺少据守抵挡的屏障。而皖南地区虽身处山区,但有徽商,经济还是比较富庶。对于清朝的安徽来说,安庆可是省城的最佳选择了。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当时朝廷考虑的省会之选有太平府治(今当涂城关镇)、徽州府治(今歙县徽城镇)和庐州府治(今合肥市)等几个地方。当涂虽水运发达,经济繁华,但距离南京太近而弃选。歙县虽有徽商与大儒,地位显赫,但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也被弃选。合肥周围虽是平原,但在军事战略上不具优势,也被弃选。最后,乾隆帝思来想去,也没有将安徽的省城从安庆搬走。
到了1851年,因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安庆被太平军攻陷,无奈,安徽的省会从安庆移治于庐州府治,即现在的合肥县,这也是合肥第一次成为安徽的省城。后来出于军事考虑,巡抚衙门重新迁回安庆。
民国时期,由于合肥、芜湖、蚌埠、淮南等诸多城市位于水旱运输的交汇处,近代工商业起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而此时的安庆地位全面下降,并逐步衰落,安庆作为省城自然地位不保。
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安庆很快被日军侵陷。当时的安徽政府主席李品仙拍板,将省府迁至大别山区的金寨。蚌埠从1938年至1945年成为伪安徽省政府驻地。直到抗战结束后,又将省城迁到合肥。安庆从此变成了“老省城”。
解放初期的合肥因城市框架小,基础设施落后,合肥能不能成为省会城市一直存在争议,直到1958年9月,*视察安徽,写下“合肥不错,为皖之中”“从长考虑,似较适宜”。从此,合肥作为安徽省城正式敲定。
而今的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已成为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合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跻身26座“万亿城市”前2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