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次高考他一同前两次一样,一如既往地拼尽全力。不过与前两次高考自己“闭门造车”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请了一位补习老师。某种程度上说,这位老师帮他圆了大学梦。这也为他以后从事教育培训行业埋下伏笔。
俞敏洪在大学里的故事有些俗套,听起来,就像故事书里写的,波澜不惊的天才故事。大学四年顺风顺水,毕业后虽然没有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却也因为在校期间的良好表现留校任教。这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燕园,俞敏洪前前后后一待就是十多年。
不过从小精力充沛的俞敏洪,注定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北大任教七年以后,他遭遇了职场版的“七年之痒”。宽松的环境,安逸的氛围和几乎不存在的压力,让他大发感慨——“安逸的日子就像毒药,会抹*我的意志。”
于是,害怕自己就此“堕落”的俞敏洪辞职离开,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象牙塔里待了十年之久的俞敏洪,于1991年再入“红尘”。这时候,即便天才如俞敏洪,也陷入了挣扎与迷茫。该干什么呢?俞敏洪问自己。
很快,在回溯了自己三十年过往人生之后,他突然间想到那个在第三次高考里走出小镇的补习老师。“可真是个给人带来希望的职业”,要不就继续干补习老师吧?俞敏洪下定决心。
为什么说“继续”呢?这事儿其实不怎么光彩。1989年,还在北大教书的俞敏洪其实就有了给人补习的心思,天才的行动力总是强的,而且他们也不缺机会,他很快找到了几份给人补习的工作。靠着名校身份的加持,着实赚了不少。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偷摸着给人补课的消息最终还是泄露出去,这条好不容易走出来的“生财之道”俞敏洪当时只好放弃了。但是这一次已经“无职一身轻”,俞敏洪决定还是沿着原来的“生财之道”再走一回。
事实证明,他是一个极有天赋的教师。尽管只是替别人打工,但凭借着风趣幽默的授课形式和学员老师往往能够皆大欢喜的成果,他在圈子里名声鹊起。而目光长远的他知道给别人打工始终不是长久之计,要想成功,还得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