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广大的地方,有煤炭,有油田,有森林,有肥沃的黑土地,有丰富的水系,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也有一汽,有沈飞,有机床,有造船厂,有炼钢厂,新中国的第一艘万吨轮船、第一炉钢铁、第一架飞机都诞生于此。
这里就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三个省级行政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人们也习惯将它们合称为“东三省”。
今天从地名的角度,来说说东三省各省名的由来。
黑龙江大兴安岭国家湿地公园
- 首先是辽宁省
战国时期,今辽宁省是辽河流域的一部分,属于燕国范围。燕国以辽河为界分置辽东郡、辽西郡,这也是名字中“辽”的由来。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置辽阳行省。古代命名有“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习惯,可以看出那个时候辽阳很可能在辽河的北边。
到清末,为防止境外势力侵略东北,实行移民政策,大批居民迁入东北地区。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设奉天行省。民国时期,期许着辽河两岸安康祥和,奉天省改称辽宁省。1948年,东北全境解放;1949年4月,设辽东省、辽西省和沈阳、抚顺、鞍山、本溪4个东北行政区直辖市,以及旅大行政公署。1954年,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
另外,关于“辽”字的由来,也有一些专家认为,“辽”有“铁”的意思,辽宁省丰富的“铁元素”也可能是“辽”的由来。宋朝,辽、宋、金等政权并立,战事频发;而“铁”是当时制造武器的重要原材料,对战争具有重大意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辽宁一举成为钢铁大省,为我国工业发展创造条件。
沈阳故宫
- 再来说说吉林省
明朝永乐年间,为了加强与内地的联系,尤其是为大兴安岭以南、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运送粮食、布匹及军需物资,在陆地运输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尝试开辟水路运输,今吉林市地处松花江上游,非常适于当时的大船航行。于是在这里便开始制造运输用船和军事用船,此地也成为通往黑龙江地区,或去向更远地方的中转站,其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日益显著。由此,今吉林市有“船厂”之称。
清朝康熙帝时期,开始修建城池、设将军衙门,随着范围扩大、地位提升,此时再叫“船厂”已不妥,便渐渐改称“吉林乌拉”。吉林乌拉是满语,吉林表示“沿”,或靠近之意,乌拉意为“江”或“川”,合起来就是靠近江边的地方或沿江之地、沿江之城,后来在口语和书写中多将“乌拉”省略,简称吉林。另外,因为“吉林乌拉”是音译名,清朝时期的不同史料中曾把“吉林”译写成鸡林、畿林、鸡陵、几林、吉临等。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立以“吉林”作行政区划名的吉林厅,“乌拉”二字正式被去掉。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立吉林省。
长春国际汽车公园
- 最后是最北边的黑龙江省
今黑龙江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当地曾多次发现相关文化遗址。据辽代文献记载,黑龙江的蒙古语为“哈拉穆连”,满语为“萨哈连乌拉”,鄂温克语为“卡拉穆尔”,意思都表示黑色的水流,即黑水、黑河等。因水体蜿蜒、婉如蛟龙,后来开始称黑龙江,此时还只是这条水体的名称。
清,康熙初年在黑龙江沿岸筑城,命名为黑龙江城(今瑷珲旧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黑龙江将军。至此,关于黑河的记载逐渐由黑龙江代替。光绪帝时期,以“黑龙江”为名正式建省。
哈尔滨中央大街
东三省中土地面积最大的是黑龙江省,土地面积47.3万平方公里,省会是哈尔滨;2022年全省GDP实现1.59万亿元,人口3099万人。其次是吉林省,土地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省会是长春;2022年全省GDP实现1.31万亿元,人口2347.7万人。辽宁省土地面积14.86万平方公里,省会是沈阳;2022年全省GDP实现2.9万亿元,人口4197万人,GDP和人口均为东三省最高。
虽然这些年的东三省,在全国不是综合实力最强的选手,但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东北人民的继往开来,定会恢复昔日荣光!
长白山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