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太行山的中段、山西省的东部有个闻名遐迩的地方,就是娘子关。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不同阶段,历史也赋予了这块土地不同的称谓,即“苇泽关”“娘子关”以及“天下第九关”之称,而且一直并存于今,为世人所乐道。笔者经过听老者讲述、查阅相关史料、实地查看文物等,对上述三个称谓的含义有如下粗浅见解,供读者一起探讨。
苇泽关
“苇泽关”之名,是以自然特点而命名的。
自古大自然造就了这里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泉水丰富,大小泉水由地下涌出,形成溪流、瀑布汇入河谷。温河、桃河在此与泉水相汇,改称绵河,四季常流滚滚东去。
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形成沿河大面积沼泽地带,两岸芦苇茂密;因地处太行山中段隘口,东西通达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是商旅过往的重要通道,又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可谓重要关口。
苇泽关,经考证是这里较早的名称。早在隋代就曾在这里两度设县,名为“苇泽县”。
娘子关
“娘子关”之名,多有史志和传说认为是因唐平阳公主率娘子军镇守于此而得名。
据北宋中叶地理总志《元丰九域志》记载:“县八,建隆元年以娘子关北建承天军,隶府,后废。”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这是笔者发现“娘子关”之名出现的最早的记录;到金代有文人在诗赋中提到“娘子关”,如元好问有诗曰:“只知晋阳城西天下稀,娘子关头更奇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