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享誉全球的“女神”的?
01
90斤体重扛100斤担子:
我不坚强,孩子就没有饭吃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百年孤独》里的这段话,用在陶华碧身上特别合适。
1947年,她出生在贵州省遵义市一个特别偏僻的小山村。家中贫困,孩子多,父母极其重男轻女,陶华碧没上过一天学。
虽有抱怨但从未反抗,穷人家的孩子,最要紧的不是读书,是努力劳作吃饱饭。
五六岁时,陶华碧就开始掌勺为家人做饭。
家中缺粮缺肉缺油盐,但贵州人喜欢的辣椒,他们家多得是。
父母嗜辣,但年幼的弟弟、妹妹吃不了,陶华碧炒菜时就少放或不放辣椒,试着把辣椒做成辣酱。
多亏她的巧手和巧思,这个有着8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在最困顿的岁月里,虽然也饿肚子,但每顿饭都吃得比别家香。
勤劳聪明,俊俏窈窕,用陶华碧自己的话说:“年轻时的我,也是一朵花。”
年轻时的陶华碧是很多男人想娶回家的女子。
村里比她家富裕的人家来提亲,父母想为她做主。
陶华碧却说:“婚姻大事,我得自己说了算。”
19岁那年,她与地质队的一位会计一见倾心。
对方老实本分,有才华,人品好。
20岁那年,两人结了婚。
这场姻缘在当时也是郎才女貌,备受羡慕。人生最重要的一步,陶华碧走得很好。
婚后,陶华碧随丈夫走出逼仄落后的乡村,随他下崇江,赴贵阳。
丈夫虽然端的是铁饭碗,但因体弱多病,早早就病休回家。
两个儿子要吃饭、读书,丈夫要看病吃药,一家四口的重担全落在陶华碧一人身上。
没文化就只能干苦力。
陶华碧说,与其进厂做苦力,不如自己做点儿小生意。
陶华碧以做米豆腐起家。
每天磨豆腐到凌晨两点,天没亮就去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