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史中最大的谜团,莫过于昆仑山到底在哪里?
《山海经》多次提到昆仑山,其中以《西山经》最为详尽:"……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而《海内西经》说"海内昆仑之墟",又有清水及弱水出于西南隅。
可知《西山经》、《海内西经》所载的昆仑山在中国,不在外国。
有人主张昆仑在四川,即岷山主峰。这与"昆仑墟在西北"相矛盾。
司马光认为周穆王所到的昆仑,应是甘肃安西的昆仑塞—一座并不神秘的小山。
然而,只求同名,未必可信,因为山名可以改变。但说昆仑在甘肃则不无道理。
土家族相传为太昊后裔,太昊即伏羲,在这支少数民族中,就有关于伏羲、女娲在昆仑山上避洪水、重创世界的神话。
这个神话可以解读为,先民在遭遇洪水灾难时借高山以避洪,幸存者的后裔在记录这段历史的同时,也神化了这座高山以及繁衍了他们的先人。
据考古发现,甘肃大地湾文化兴起于约距今七八五O年左右,有学者考证,甘肃大地湾文化的兴起,即与伏羲、女娲避洪水的传说有关;而那一带也正是相传为伏羲的出生地"成纪"今甘肃天水。
关于洪水传说的另一旁证是,近东地区的大洪水发生年代,据黑海古城的测年资料,应在七千八百年前;以此推测,世界上许多民族所共有的洪水毁灭世界的记忆,应当也在此时。
这个测年数据,与大地湾文化的兴起惊人地接近。
所以,伏羲、女姻躲避洪水的昆仑山,极有可能就在甘肃。
《淮南子)《水经注》中所述的昆仑有三重,这显然出自方士的杜撰,源于追求长生不老的幻想,然而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昆仑在哪里。
《水经注》在列举了种种说法之后,引用《穆天子传》:"天子升于昆仑,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
实际上,登昆仑应为向上天举行的仪式,此时的黄帝是首领了,其活动区域应在甘、陕一带。
昆仑的真面目难得见到,于是传说纷纷,越传越神。
《楚辞》:"登昆仑兮食玉英"。
《淮南子·地形》:"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昆仑已经成为仙家幻境,无处可寻。
难怪太史公说:"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
昆仑本来只是普通的山,由于它在中国上古时代扮演了重要角色,才成为神话中心。
昆仑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文化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