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地理环境下,古代的中国没有强敌,通过外界的联系基本通过两条路线。
第一, 海上路线,也就是乘船南下东南亚,进而进入南亚、西亚地区;
第二, 陆上路线,首先进入西域也就是新疆和中亚地区,随后向西进入欧洲,或者向南进入印度或者中东地区。
古代的船只难以大量运输军队,况且东南亚没有强国,从海上进攻中国是无稽之谈。
同样道理,中国想要通过海上运输征服南洋是很困难的。
就陆地道路来说,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中国似乎要首先控制新疆和中亚。
这也是难以办到的事情。
无论是阿拉伯的阿巴斯王朝,还是大唐鼎盛时期,想要控制中亚地区都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看看大唐在西域的控制情况,尤其看看安西四镇的情况。
安西四镇是大唐在西域的重要军事据点,分别是龟兹(位于今新疆库车)、于阗(位于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 (位于今新疆喀什)、焉耆 (位于今新疆焉耆西南)的四镇。
对于大唐来说,控制安西四镇不代表控制整个新疆,但可以保持唐朝在西域的霸主地位。
即便大唐强盛时代,对于安西四镇的控制是断断续续的。
唐朝控制安西四镇主要是四段:648年到670年,673年到678年,679年到687年,692年到808年。
控制安西四镇前后长达160年之久,期间不断有所中断,这是西域局势混乱的最好表现。
同一时代,强大的吐蕃帝国也试图控制四镇,借此夺取新疆,扩大势力范围。
大唐控制安西四镇的空档期,基本都是被吐蕃人夺走了。
可见,大唐对于西域安西四镇的控制不算很稳定。
到了808年安史之乱国家急剧衰退以后,大唐就干脆放弃了这里。
为什么会这样?
说来说去,还是大唐难以维持从陕西到西域的军事交通线。
在古代,军事技术落后,运输条件很差。
中国腹地的军粮、武器以及相关辎重运输,主要是依靠运河或者其他河流的水运。
中国腹地的河流运输四通八达,基本可以覆盖了长城以内重要地区。
以著名的大运河为例,运河从北京出发,经过北方多个重要省份连接黄河和长江。
大运河主要服务于中国北方河流稀少地区,而中国南方水网纵横,大小河流很多,不需要太多考虑水上运输问题。
可惜,从中国的陕西到西域则没有大的河流可以用于水运,完全依靠陆地运输。
不要说久远的唐代,就算100多年前的清末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也难以解决这条路上运输问题。
左宗棠曾经计算过,陆地的粮食运输难度很大,运输费用很高。要花费相当于2石粮食的运输费用,才能将1石粮食从位置靠西面的兰州,用马车运到新疆东部。
左宗棠统帅的6万大军,每年需要消耗近五千万斤粮食。起初,主要依靠内地远途采购来补给。然而,军粮补给线路长达2400多里,经过沙漠和戈壁,缺乏水草和粮台,运输成本极高。
从1874年到1877年,左宗棠通过各种渠道筹集了超过4200万两白银的军饷,其中各省拨解了2000多万两,外国银行和本国商业借款约1360万两,户部和其他拨款850万两。这才基本解决了收复新疆所需的粮饷军费,为大军出关奠定了重要的财政基础。
其中大部分军费用于运输粮食,是左宗棠大军最大的支出。
即便愿意花费大笔运粮费用,也无法保证稳定的粮食供应。运输条件太差,就算用尽全力也难以保证前线稳定的粮食弹药供应。
为此,左宗棠整整花费了1年时间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