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原崇庆县)地处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东距成都25公里,位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全市面积1090平方公里,平坝区占总面积的52%,山区占总面积的43%,丘陵区占总面积的5%。总人口64.15万人。市辖25个乡镇。
崇州市历史悠久,古称蜀州,其建制历史长达2200年,公元316年设立县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千古名句所说的蜀州就是今天的崇州。1994年撤县设市。崇州自古为繁荣富庶之地,有“蜀中之蜀”、“蜀门重镇”之称。 崇州市政府所在地崇阳镇为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崇州市有“天府粮仓”之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猪基地县、粮棉专贷大县和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区。崇州主产川芎、郁金,为全国川芎生产基地县。其怀远一带生产的乌梅远销日本等地。崇州枇杷茶宋代以来即进贡朝廷。称为“龙门贡茶”。其所产的黑香糯米被称为“黑米之王”,驰名中外。此外该市的竹编、藤编制品也远近闻名。
崇州市山、丘、坝、河兼有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众多的旅游风景,省级风景旅游区九龙沟、省级森林公园鸡冠山是其中的代表。崇州市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多彩的人文景观,罨画池、州文庙、陆游祠、光严禅院为川西不可多得的历史胜迹。
自然地理
崇州市境内属山地、丘陵、平原兼有的地貌类型,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中山区占了全市总面积的38.4,低山和丘陵为8.7%,平坝为52.9%。地势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西北部多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最高处为苟家乡境内极西处之大雪塘主峰,达5364米。丘陵和平原地区的平均海拔高度为560米,最低点为三江镇境内之蒙渡,海拔高度仅480米。
崇州市地势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西北部多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最高处为苟家乡境内极西处之大雪塘主峰,达5364米。丘陵和平原地区的平均海拔高度为560米,最低点为三江镇境内之蒙渡,海拔高度仅480米。
崇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3条:西河、黑石河和金马河。
西河发源于苟家乡内火烧营北麓,向东流自鹞子岩出山口入平原,至元通与味江、干五里河、泊江汇合。元通以上又称文井江。自元通以下转向东南流,有沙沟河、向阳河、白马河流入。再向南流经三江镇的蒙渡入新津县境。全长109公里,市境内长96.8公里,流经14个乡镇,为全市最长河流。
黑石河又称"黑石大江",于都江堰市柳街乡流入市境,向南流经9个乡镇,于三江大桥处与羊马河汇合流入新津县,总长65公里,市境内长32.15公里。
金马河系岷江之正流,自都江堰市沿江乡流入市境,沿市东界,断续为崇州与温江、双流的界河。市内河岸(右岸)全长10公里。
上述3条主要河流同市境内180多条大小支流相联结,在全市构成水道网,至新津县境内汇入岷江。
崇阳街道是崇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面积37.28平方公里。辖正东街、大北街、小东街、江源路、中南街、南米市、西街、金带街、辰居路、三元街、上南街、文化街、杨祠街、小北街、永康路、唐安西路、蜀州中路等17个街道居委会,辖北楸、白碾、三和、北郊、瓦窑、兴昙、棋盘、南河、西河、西郊、梅花、高墩、小罗、新民、白石、石羊、永安、黑铺、黄泥、石埂、白云、太和、毛桥、王殿、唐安等25个村。耕地面积23,248亩。居民90,509人,其中农业人口34,232人。镇人民政府驻唐安路39号,东距成都市区28公里。
该镇系四川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晋永嘉六年(312年)李雄分蜀郡江源县地置汉原郡后,一直是历代郡州军府县治地。1980年10月定名为崇阳镇。
2000年,全镇拥有生产经营企业674家,包括建材、建筑、家具、制革、造纸、食品加工等行业。以胜通有限责任公司、亨通机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富邦皮革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为代表的公司制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当年,镇属企业总产值达101,437.1万元,实现利税4,160.7万元,招商引资10643万元。农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丰产增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农村人均收入达2,880元,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全镇城市建成区达12.8平方公里,大小街、路、巷119条,城区骨架干道四纵四横,成温邛高等级公路和省级怀华路交叉穿境而过,街道整齐美观,各式楼房林立,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大、小广场9座,星罗棋布,风景独具。城区内还有始建于晚唐的罨画池,纪念南宋著名大诗人的陆游祠,始建于明代的州文庙,清代一等昭勇侯杨遇春府邸──宫保府等布局典雅,景色宜人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镇有初级中学3所,小学13所,公立幼儿园3所,社会事业单位配套齐全。目前全镇正为实现城市现代化、乡镇企业二次创业而努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羊马街道东至成都市中心29公里,西距崇州市区5公里,与温江区永胜镇和崇州市崇平镇,廖家镇、江源镇、大划镇、崇阳镇毗邻,是崇州市的东大门。海拔高度在530米左右,是成都平原灰色冲积土区,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9℃,日照1161.5小时,无霜期较长;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为1010mm,24小时暴雨均值为124mm。境内有黑石河、羊马河贯穿而过,水资源充足。
三江街道位于市东南隅,地处新津、大邑、崇州三县(市)交界处,因黑石河、羊马河、青羊河汇流镇境故名“三江”。全镇面积25.9平方公里,耕地19400亩,总人口30552人。1985年,三江乡并入三江镇后,其行政区辖沿河、永同、蒙渡、双池、舒桥、雷湾、胜利、古泉、方碾、江口、牂牁、富国、西江、何店、绿合、永兴、双水等17个村,红旗、桥东、崇奉、东风等4个居民委员会。到2000年底,三江镇场镇已建规模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0余人。镇人民政府设于三江镇共和下街,距市区16公里。
该镇交通发达,崇双(流)公路穿境而过,新建省级怀华路临场镇边缘与崇双路相接,距西南航空港20公里,距成都市区28公里,是传统型的全市第三大工贸中心集镇,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全境为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粮油等农产品及-、郁金等经济作物,所产金丝郁畅销中国东南地区及东南亚国际市场。镇境西河沿岸河滩灰石丰富,可烧制石灰用于建筑;青羊河底温泉蕴藏量巨大,有待开发。乡镇企业主要有:三江机械厂、三江型钢厂、三江电厂、崇州市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三江汽车附件厂以及已经改制的华冠光电有限公司等,以生产汽车配件、钢锭模型材轧制、农业复合肥、太阳能发电机等优势工业产品为主。2000年,三江镇国内生产总值24462万元,乡镇企业生产总值60201万元。全镇拥有完中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1所,幼儿园13所。自来水厂、医院、邮电支局、广播电视站、银行、信用社等各种机关单位齐备,程控电话、光纤电视等配套设施完善。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该镇尚有保存完好的昙云寺石壁石柱殿宇,大悲寺汉白玉佛像,更有充满时代气息的温泉度假区——江心岛等旅游胜地。
江源街道位于市区东南15公里,地处金马河西岸,与温江、双流两县交界,面积29平方公里,总人口28865人,辖红土、石鱼、大庙、江源、文观、桅杆、崇福、邓公、寨子、唐兴等8个村和2个社区。全镇沟河纵横,土地肥沃,耕地面积25128亩,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兼产郁金、白芷、荆芥等药材,粮油产量名列全市前茅。2000年,江源镇国内生产总值1355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1302万元,农业总产值4860万元,人平年纯收入2995元,为崇州市达标小康镇。
江源镇历史悠久,唐、宋以来先后为唐隆、武隆、唐安、唐兴、江源县治。元末撤县为江源镇。新中国成立后,保留乡的建置,1992年撤乡建镇。江源历史上英才辈出,有东晋《华阳国志》作者常璩,有清代振威将军周志林。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就战死在江源。1987年由当地村民集资、利用河滩地建成一座占地88亩的农民公园“萃英园”,园内环境优美游乐设施粗具规模。
1986年以来,全镇建筑、皮革生产、皮革加工、服装生产、木器加工业均有极大发展,食用菌种植蓬勃兴盛,素来享有“缝纫之乡”的称誉。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0年,引进项目2个,到位资金180万元。随着小集镇粗具规模,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镇东江听路直通听江至双流金桥镇,西面大江路与怀华路连接,北面江羊路与成温邛公路相交。境内有自来水供应设备和医院、邮电所、供电所、信用社、文化站等配套设施,程控电话业已全面开通。此外还拥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9所,中心幼儿园1所。
崇庆街道2019年,设立崇庆街道,将崇阳街道仁里社区、三和社区、白碾社区、朱氏街社区、西桥社区、彭庙村、水陆村、同心村、罗墩村、清平村、红桥村、东泉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崇庆街道管辖,崇庆街道办事处驻华兴西路139号。
廖家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唐代,由廖姓人兴店设场而得名。明朝时为玉圭乡属地,清初为崇庆州北丰甲。1909年,建立廖家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撤公社成立廖家乡。1992年撤乡成立廖家镇。
境内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兼产川芎、叶菸等。其中尤以种植川芎、叶菸历史悠久,所产川芎块大饱满,呈菊花心,药用价值高;叶菸俗称“州菸”,以醇香味浓著称。境内有黑石河、金马河、羊马河、青羊河等四条河流由北至南穿越而过。河滩、沙石、水力资源丰富。全镇利用荒滩修建精养鱼池600亩,利用河沙地种植蔬菜达800多亩,新建花卉苗木种植园约500亩。
廖家镇基础设施完善,现有安梓公路通达都江堰市、崇州市区和成都市,数条水泥路乡道通达邻近乡镇,实现了村村公路畅通,场镇街道实现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硬化;光纤电视、通信电缆、电力主干线已铺设到全镇8个村。
元通镇位于崇州市中部偏北一隅,全镇呈飞蝠状,幅员面积23.12平方公里,东与观胜镇相近,南与锦江乡、公议乡接壤:西邻怀远镇、北靠上元乡和都江堰市的安龙乡。全镇辖7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总人口为208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56人。
元通镇地势东低西高,相差2米左右。中间有一梗界,西北海拔594米,东南最低海拔570米,高差24米,平均坡降3‰。土壤多为冲积泥沙土,沿河边为砂土,南部为下湿槽田土。元通镇属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偏少。平均气温15.8℃,年平均降雨量1002毫米:平均日照1158.8小时,风力一般3—4级,夏季风力较强,可达6级,无霜期为284天。
元通镇地处川西平原,有西河、味江河、泊江河三江汇注,三江在元通镇(区)汇合后称汇江,水资源丰富。沿江两岸,砂石冲积,藏量相当人,其中钙质砾石可烧制石灰,所以沿江石灰窑较多。镇境内陶土储量较大。镇域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薯芋、豆类等。经济作物有川芎、油类、蔬菜、食用菌等,商品农业有水果、花生,农民普遍饲养家禽,以养猪为主,兼养牛、鸡、鸭。
[建制.沿革] 元通镇的政区建制,始于晋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当时称水渠乡,南北朝时期改为兴渠乡,南宋时称集贤乡,明初分为涌泉、济兴两乡。明嘉靖元年(1522年),两乡合一,取名园通。因政府所在地有名声显著的园通寺而得名。民国以后,人们为书写方便,简“园”为“元”,书为“元通”。民国29年(1940年),建元通镇。解放后,1950年恢复为元通乡。1953年乡镇分治,镇区为元通镇,镇区以外为元通乡。1958年乡镇合并,称元通人民公社。1961年,镇社分治,镇区为镇,镇以外称公社。1958年镇社合并统称元通镇。1993年,将何家乡并入仍称元通镇,1997年,何家乡划出另设乡建制,元通镇的管辖范围恢复到93年前,直到现在,辖聚源、禹王、景汇、三宝、清溪、通顺、大罗七个行政村和双凤、麒麟两个社区。
观胜镇位于市北,北与都江堰市的柳街、安龙两乡为邻,东与梓潼乡相接,南与锦江乡相连,西临沙沟河与元通镇隔水相望。全镇面积23.67平方公里,总人口21,122人,辖八角、胜观、五奎、青竹、联村、柳叶、白鹤、洪流、解放、双桥、义乡、柳林、池塘等13个村,耕地面积有21,268亩。镇人民政府驻观胜场镇。
观胜清代末属廖家乡。1935年为观音联保。1940年建观音乡。建国初沿用此乡名。1953年分为观音、胜利两乡。1956年撤观音乡合为胜利乡。1984年春,更名为观胜乡。1992年撤乡建镇为观胜镇。
境内上、下各有一条支渠,四支斗渠环抱着整个观胜区域,碧水常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绿野丰饶。粮食作物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经济作物主要产川芎、甘蔗、泽泻等。“石观音板鸭”色鲜味美,为川西名小吃之一。近年来以电厂、铸造厂等为龙头的镇办企业、私营联办企业蓬勃发展。2000年乡镇企业生产总值达20,186万元。镇内有中学1所,小学6所。交通发达,东至安梓路,西至元通,北至都江堰市均为柏油路面和水泥砼路面。
怀远镇位于市西北,西靠邛崃大山脉,与西山乡、万家镇连接,镇南3公里傍无根山麓紧邻大邑县青霞乡,镇北与何家乡、三郎镇接壤,镇东与元通镇相连。西河上游文井江流经全境,全境面积37. 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55亩,总人口29000人,辖红星、富丽、定江、福寿、福桥、黎店、龙潭、前峰、泉水、枫香、宝峰、清和、三官、安南、文江等15个村,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4个居民委员会。镇人民政府驻怀远集镇,有完全中学1所,初中1所,小学12所,公立幼儿园1所。
怀远是崇州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相传东晋十六国时期,李雄曾设汉原郡于此,至清乾隆置分州于境内。民国初沿袭旧置,1940年设怀远镇,同时为区署所在地。1950年成立怀远乡人民政府。此后屡经分合、改置。1997年恢复现辖地 。
该镇依山傍水,景色秀丽,雨水充沛,气候宜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无根山区建有规模200亩以上的板栗和银杏基地各1个,千亩果园1座,蚕桑基地千余亩;藤、棕、竹编制品极富盛,蜚声海内外;沿山一带贮藏有大量的白陶土和黑泥炭资源;境内8公里长的文井江河滩,蕴含丰富的灰石和砂石原料。
街子镇有一千多年的建置历史,为青城山古镇,著名古县城之一,后蜀广政十六年(公元953年)设永康县,隶属蜀州(治所在今街子场镇),它集中反映了四川省西南山坝结合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优秀文化积淀;其物产曾经影响过全国的政治、军事。
街子镇位于崇州市西北群山之麓,东经109度33分,北纬30度49分。东北毗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北临青城后山、高尔夫球场,西北毗邻四川省级风景旅游区——九龙沟,距成都市57公里,距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崇州市23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45公里,距青城山8公里。目前都江堰实施成青路与街子镇接壤,建成后将街子镇至成都车程缩短至30分钟。
街子镇镇域幅员面积41.18平方公里,西北部山区11.7平方公里,东南坝区29.4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82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镇总户数9637户,总人口31538人(其中农业人口28538人,劳动力人口13878人)。镇区人口7600人,城镇公共绿地55亩,人均公共绿地4.5平方米。镇域耕地面积24036.43亩(其中水田面积20567.36亩)。
街子镇场镇建成区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占地26.5万平方米,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有着闻名遐迩的名牌效应和深厚典雅的文化内涵,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晚唐著名的“一飘诗人”唐求就生长于今街子唐公社区。街子镇的唐公祠、字库、御龙铁索桥、国家级双河遗址、上元宫、上、下古寺和近7.3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清代川西民居更增添了街子历史文化的神韵。街子镇定位旅游、度假、休闲、居家为一体的具有浓郁的川西风味的特色城镇,是崇州市城镇体系中的二级城镇,对周边乡镇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力。
文井江镇位于市西北,地处山区,属文井江中游,东邻怀远镇,南与大邑县金星乡接壤,西连鸡冠山乡,北接三郎镇,全镇面积50.63平方公里,总人口12511人,鸡冠山旅游公路(省道)穿境而过,距崇州市区37公里。因明清时万姓人氏聚居于此,而得名万家坪,新中国成立后为万家乡公所、万家乡,1992年撤乡建镇,2006年更名为文井江镇,辖2个社区4个村:万家社区、大坪村、马家社区、清泉村、铁索村、大同村。
文井江镇属中度山区,地势从西北向东倾斜,最高山峰海拔1748米。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形成了“品绿茶、观竹海、泡温泉、耍农家”的旅游强镇品牌。
白头镇位于市西。东与西江乡、济协乡为邻,南与隆兴镇相接,西与王场镇相连,北面与东关乡、道明镇接壤,面积15.3平方公里。总人口14500人。辖安定、和乐、双庙、积余、高笕、天竺、三洞、甘泉、五星、白头等10个村及天竺居委会。耕地面积13820亩。镇人民政府驻地白头铺,距崇州市区4公里。白头镇(原名白头铺)因民间传说换头铺得名。清末属义兴乡。1935年属王家联保。1940年属王家乡。1952年从王家乡划8个村、东关乡划2个村,合建为白头乡。1992年10月撤乡建镇。
道明镇位于市境内西北部,处于无根山丘陵区与坝区交接地带,东与济协乡接壤,南与白头镇、东关乡为邻,西与大邑县青霞乡和崇州市怀远镇毗邻。全镇面积36.1平方公里,总人口21935人,辖龙黄、顺交、双杨、升平、永乐、天水、四河、斜阳、红旗、三龙10个行政村及东岳、白塔路2个社区。镇人民政府驻镇竹乡路1号,距市区5公里。
境内丘陵和坝区面积约各占50%。丘陵区海拔600—750米,常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农作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和油菜等。近年来,注重生态农业建设,在丘陵山区实施“坡改梯”工程,新栽经济林木17万株,面积2000亩;成活桤木、桦木、香樟、火炬树等树种13万株,800亩;新建“U”型漕沟17万米;种植蚕桑近2000亩。境内盛产慈竹,为竹编制品的上好原料。
隆兴镇位于崇州市境内以南,东与集贤乡为邻,南与桤泉镇相接,西与燎原乡相连,北与崇阳镇、白头镇接壤,面积19.2平方公里,1992年调整乡镇建制时,隆兴撤乡建镇,2005年合村后其行政区划6个村,11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耕地面积13629亩,总户数4755户,其中农业户4255户,总人口1.6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余人(安置汶川县农村移民1210人),镇人民政府设在隆兴镇府青路,距崇州市区8公里,距成都市区42公里,双流国际机场40公里,318国道线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