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讯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今天下午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关情况。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朱超表示,岗上遗址能够成功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重要性得到了国内权威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与肯定。
朱超表示,岗上遗址发现了目前为止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岗上城址形制规整,功能结构较为齐全,城址的起建年代根据我们工作的情况初步判断约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之交,时间上距今约5000年前后,这是中华文明5000年于海岱地区的实证,体现了这个时期,处于东方的海岱地区已然出现了早期的城市,进入了古国时代。
(岗上遗址总平面图/图源:十大考古办公室)
其次,两处墓地的发掘获得了一批非常重要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材料,两期墓地时间上是相承的,中期墓葬相对而言较为平等,但这个时候等级已经出现了等级分化现象,特别是两座二次葬大墓,发现了一批非常重要的具有礼制性功能的器物,如大型的鹿角锄形器,制作精美,经过细致的加工打磨,从其使用功能上看,明显它不是普通的生产工具,结合与陵阳河,还有杭头等遗址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锄形刻符,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作为刻符选择的题材,一般来讲不会是普通的东西,很可能具有特殊的功能或者说重要的一些活动中才会使用。
(北区二次葬大墓出土典型器物/图源:十大考古办公室)
另外红彩的骨板形器和叉形杖也是首次发现,和鹿角锄的使用应该是配套的,都是礼仪性的器具。鳄鱼骨板这次发现的也是刷新了之前大汶口文化墓葬中该类器物的绝对年代和数量,这次是最多也是出土年代最早的一次。
朱超介绍,鳄鱼骨板都是出土于大墓中,属于高等级的一类器物。其中一些可能和陶鼓存在紧密的关系,而一些可能作为别的功能去使用,这次的发现为我们研究鳄鱼骨板,也就是鳄鱼皮的使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南区四人合葬墓S M1及其随葬玉钺排列/图源:十大考古办公室)
南区墓地墓葬分化特别明显,大中小型墓差异巨大,从墓葬体量、葬具结构以及随葬品等多个方面都有体现。特别是大型男性墓,钺成为了标配,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玉器,结合同时出土的大量陶器情况,说明了墓主本身的社会等级非常高,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属于高等级权贵阶层,并且掌握着绝大大数的财富。
晚期大墓葬具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其中的头箱、脚箱、边箱等葬具结构均是第一次也是最早发现,这些现象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与鲁北中心性聚落焦家、大汶口等遗址大墓中棺椁俱全的葬具结构特点完全不同,两类不同的葬具结构特征代表了两类不同的棺椁使用情况,共同组成最早的棺椁制度。
(北区成年男女双人合葬墓N M2陶器组合/图源:十大考古办公室)
一些重要陶器,如觚形杯、大口尊等也仅出现于大墓中,具有明显的指示性,还有陶鼓、摇响器等重要的礼乐用器,与葬仪关系紧密,不同类型的礼制性器物成组出现,说明此时的墓葬器用制度已经基本完备,这些都可以证明海岱地区是礼制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本次发掘收获丰富,新发现层出不穷,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和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闪电新闻记者 李静怡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