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大同古城参观(2023年6月8日摄)。 山西大同有着20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史上大同,是民族交融之地,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核心区域之一。悠久的历史为大同留下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和不可移动文物3000多处。近年来,大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城市”。这座千年古城,焕发着开放包容的气质,再一次迎来新生。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游客在位于大同市平城区的大同九龙壁景区内合影(2023年6月8日摄)。 山西大同有着20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史上大同,是民族交融之地,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核心区域之一。悠久的历史为大同留下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和不可移动文物3000多处。近年来,大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城市”。这座千年古城,焕发着开放包容的气质,再一次迎来新生。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6月8日拍摄的大同古城一角(2023年无人机照片)。 山西大同有着20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史上大同,是民族交融之地,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核心区域之一。悠久的历史为大同留下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和不可移动文物3000多处。近年来,大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城市”。这座千年古城,焕发着开放包容的气质,再一次迎来新生。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这是位于大同市平城区的御河生态林一角(2023年6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山西大同有着20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史上大同,是民族交融之地,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核心区域之一。悠久的历史为大同留下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和不可移动文物3000多处。近年来,大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城市”。这座千年古城,焕发着开放包容的气质,再一次迎来新生。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