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规模实施文物腾退的同时,西城区也在积极推进腾退后文物的合理使用,特别是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探索文物活化使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在实践的基础上,西城区积极总结经验,研究制定了《北京市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文物资源利用中来,打造更多优质项目,让文物活起来,实现文化传承传播价值最大化。
11
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开放
总占地面积10.9公顷 什刹海6公里环湖步道贯通。
西城区园林市政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恢复湿地景观,水中投放了30多个生物品种,栽种了近2万平方米的水生植物,水边则栽种了垂柳、山桃、油松等700余株乔灌木。此外,为方便市民游览,环湖还将设置40余组座椅,并修建智慧灯杆提升照明。西海湿地公园还将完成无线网覆盖,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公园的相关信息。
二
大运河文化带:
保护修复八里桥,明年12月完成景观提升
1
涉及文物、生态、旅游、景观、协同等多个方面
老话儿说,北京城是漂来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曾源源不断把砖石、木料、漕粮等送往京城,也促进了文化、人员的流动。
《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发布。
《规划》从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中长期目标进行了安排,涉及文物、生态、旅游、景观、协同等多个方面。
2
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
展望2050年,大运河文化带将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全国文化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的示范工程,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成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千年运河”中华文明金名片的标志工程。
以《规划》为依据,本市还同时出台了五年行动计划,对《规划》任务进行了细化、量化、具体化和项目化。
3
恢复部分历史水系的重要点段
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2公里,星星点点散落两岸的文物和遗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保护的重中之重。
“本市将完善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提高保护等级,推动保护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古河道方面,将加强对玉河、玉带河、明清通惠河、北运河故道等历史水系以及土坝、里二泗等码头的勘探发掘,恢复部分历史水系的重要点段,创造条件展示古河道风貌和古码头遗迹。在遗址方面,将完成澄清下闸的遗址保护工作,建设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整体保护利用高梁桥等水利工程遗产、颐和园等古典园林和“三庙一塔”等古建筑。
4
“三庙一塔”景区及周边区域规划方案
在文物保护修缮方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抓紧编制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规划,都龙王庙、九龙池等重点文物修缮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针对通州古城核心区保护,已形成了《通州区“三庙一塔”景区及周边区域规划方案》(初稿),启动了古城核心区、张家湾古镇、桥闸码头总体保护等相关规划编制。
完成了燃灯佛塔的主体修复工程,启动了对通运桥、晾鹰台等文物的修缮;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也在推进,已启动编制遗址博物馆建设需求意向书;大运河沿线标识系统的统一已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项目承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