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怎么建的,杜甫草堂北门为什么是正门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07-03 15:35:24

杜甫草堂怎么建的,杜甫草堂北门为什么是正门(1)

本文作者:纳兰春蚕

杜甫草堂是成都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成都的地标性建筑,前英国首相卡梅伦到访成都的第一站就是游览杜甫草堂。不过一千多年的杜甫草堂并不像今天这样规模宏伟,犹如皇家园林般气派,当年只有几间茅草房子而已。甚至有种说法认为,杜甫实在太穷了,当年都盖不成草堂,是他断断续续用了三年才建成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一说法是从杜甫的一首《堂成》诗衍生而来的,诗中有两句:“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桤木、绵竹并非草堂的既有植被,而是杜甫于上元元年(760)春,向成都官署的朋友求得树苗后开始栽种的。“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杜甫草堂怎么建的,杜甫草堂北门为什么是正门(2)

按常理来说,草堂建成之初,桤木、绵竹也刚刚栽种不久,还只是几株树苗和几丛幼笋而已。那么我们就有疑问了:桤林不高,何以碍日吟风?绵竹尚小,怎能和烟滴露?宋代赵次公最早发现了这一矛盾,并解释说:“桤林、笼竹,正川中之物,二物必于公卜居处先有之矣。”(《九家集注杜诗》)清代施鸿保也同意这个说法:“此则堂前旧有之林耳。”(《读杜诗说》)杜甫分明说过“江上舍前无此物”,故赵、施两家之说不足采信。

清代浦起龙也试图自圆其说,提出了杜甫草堂不是当年建成,而是用了三年时间才建成的论断。其依据是《寄题江外草堂》:“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并参考仇兆鳌注引《淳化帖》:“唐高宗敕:使至,知元堂已成,不知诸作总得断手。”文中“断手”看似意为完工、完成,但实际上是催促尽快完工之意,强调不要拖延工期,而非专指完工、完成。其词义具比喻性,因此不能抛开截断、割舍的本意。

杜甫草堂怎么建的,杜甫草堂北门为什么是正门(3)

【断手】语出《韩非子·用人》:“断手而续以玉。”把手砍下来,再接上一块玉,即使这块玉再价值连城,也无法弥补身体上的缺憾。因此“断手”有割舍、割爱之意,就像斩断手脚,令人痛惜。

“断手宝应年”,当指宝应元年(762)徐知道发动叛乱,杜甫被迫离开成都暂往梓州避乱,而非指草堂在这一年完工。“经营上元始”,营建草堂的时间必在上元元年(760)无疑,建成的时间也当在同年,而不太可能耗费太长的时间。

杜甫草堂怎么建的,杜甫草堂北门为什么是正门(4)

《有客》诗云:“临江卜宅新。”此诗必作于草堂建成不久。又云:“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菜甲”可理解为孚甲始生的菜苗,亦可指蔬菜初成形的雏果。究竟是菜苗还是雏果,暂难定论,至少可佐证草堂建成的时间范围最早在当年初春,最晚不出暮春。《堂成》诗中又有“频来语燕定新巢”,燕子在春天筑巢,亦可印证该诗作于春季。

杜甫虽然穷,但他有一个表弟王司马,帮助他出资盖房:“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所以我的结论是:杜甫不但在上元元年(760)当年就建成了草堂,而且在春季就完工了,不可能拖拖拉拉用上三年的时间。

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关注一下又不会*哦!

【版权声明】此文系本人「纳兰春蚕」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及链接信息,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