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2021年只剩下一个月时,华人首富莫名其妙变成了一位谁都不认识的加拿大华人赵长鹏。
据说,44岁的赵长鹏以9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00亿成为新晋“华人首富”“全球十大富豪”,大大超过农夫山泉钟睒睒4244亿的身家。
赵长鹏到底是谁呢? 他是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的创始人,而这个币安成立至今不过四年。
也就是说,这位“华人首富”居然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就走完了互联网以及传统行业首富最少需要20年才能走完的路。
这消息来自于国内某份财经类期刊推出的榜单,可在全球各大主要的富豪榜以及财富榜上都找不到赵长鹏的名字。
那这个900亿美元的身价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根据财经杂志给出的说法,这是按目前币安3000亿估值,然后结合赵长鹏所持有的30%持股比例,最后得到的数字。
也就是说这900亿美元,其实还只是“纸面财富”。
全世界公认的富豪统计榜单都采用价值公认的股票、固定资产等指标,币安没有上市,就意味着无法在资本市场变现,所有统计其实只是基于主观的臆测和估算而已。
何况加密货币也是一种虚拟货币,市场波动性很大,可能一天就涨50%,也可能一天全部跌完。
任何虚拟币市场股份只要没有流动性,就不能真正卖出并换取真金白银,纸面财富再高也只是虚高而已,这900亿美元的水分可想而知。
实际上,赵长鹏的币安也是因为嗅觉灵敏,才及时从国内跑路到了国外,顺便在竞争对手被关停后收割了一波红利。
说白了,这则新闻的背后其实是有些人故意在推波助澜,目的还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韭菜”满怀憧憬加入到币圈的游戏中。
毕竟,没有那么多的韭菜,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多的币圈大佬。
虚拟币的不稳定性始终是其最大的软肋,哪怕大名鼎鼎的比特币也是如此。
从创立之初不到0.01美元,到逼近2万美元,再到*80%。一片腥风血雨里,有人确实赚得盆满钵满,可更多人是赔得倾家荡产,一无所有。
随着比特币进入中国,币圈造富史上出现了许多因比特币而暴富的人,身价从几亿到上百亿,财富积累之快令人难以想象。
他们中既有理想主义者,也不乏投机客。彼此际遇不同,造富手段也不同,却共同谱写了一段段中国币圈传奇往事。
整个故事,还是得从2008年一个“大聪明”说起。
2
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的金融海啸,全球股市超过5.2万亿美元被蒸发,瞬间吞噬了无数人苦心经营多年的资产和财富。
同年9月,有着158年历史的老牌投行雷曼兄弟宣布*,整个华尔街陷入一片混乱。
此次金融危机最直接原因是美国为了一己之利超发货币,造成了全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
美国人坑了自己的同时,也害惨了所有以美元结算的国家。
此时的人们已经被全球经济危机整得快神经质了,觉得连号称世界最成熟金融体系的美国都靠不住,那么全球金融系统究竟还有没有值得信赖的货币体系了?
一个月后,一个名叫中本聪的“大聪明”在P2P Foundation(P2P基金会)网站公布了自己的比特币白皮书。
在他的描述中,比特币是一种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金融机构,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虚拟现金系统。
比特币并非全球第一种虚拟币,只是它挑战的是传统货币的发放主权。
由于号称是全世界唯一分布式的虚拟货币,不由任何一方印发,而是由超级计算机开采,具备真正“自由民主”的特性。
2009年1月,中本聪将产生第一批比特币的区块命名为“创世区块”,随即推出了“挖矿”的概念。
“挖矿”其实是比特币获取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说就是让有计算能力的设备去计算一串复杂的数字问题并得到解答的过程。
答案是一个由33位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哈希值数串,得到答案就能得到相应奖励的比特币。
这个算法特殊就特殊在其答案数量是固定的,共计2100万个,这意味着全世界总共只有2100万枚比特币。
因为是个算法游戏,所以比特币总体数量随着被挖出的数量,按50个-25个-12.5个……而递减,基本是每四年产量减半,直到2140年被全部挖出。
序号1-50的比特币则是中本聪本人挖出,这意味着比特币将作为一个不受任何政府机构控制的虚拟货币横空出世。
中本聪到底是谁,至今众说纷纭,但确实是他自此打开了神奇的虚拟货币大门。
3
2009年10月,国际新自由标准公布了历史上第一个比特币汇率,认定 1美元的价值为1309.03比特币。
最开始,人们没把比特币当回事,将“挖矿”纯粹当个游戏看待。
直到2010年5月22日,一位来自美国弗罗里达程序员Laszlo Hanyecz突发奇想,在BitcoinTalk(比特币论坛)上发帖称愿意用10000个比特币换取一份披萨。
没想到一位名叫Jercos的网友真的用一盒价值20多美元的披萨,与他交换了这10000个比特币。
这是比特币历史上的首次交易,堪称里程碑事件。
这10000个比特币按目前市值算已至少价值2亿多美元,用来交换的那盒披萨应该是有史以来最贵的披萨吧。
这件事最终激发了人们对比特币的关注,随之出现了比特币交易所Mt.Gox(国内俗称“门头沟”),比特币的价格也终于突破了1美分。
2011年2月,1比特币首次达到了可兑换1美元的程度。
就在普通人还没有意识到比特币的价值时,美国的黑客和一些毒贩已经开始“尝鲜”。
这一年,美国的《时代》杂志介绍了著名的暗网里有个名为丝绸之路(silver road)的版块,里面的人已经开始利用比特币匿名和不可追踪的特性作为货币,进行武器和毒品的交易。
因为这篇文章的发酵,比特币的价格开始不断上涨,最高时达到了30美元,随后因为Mt.Gox的安全漏洞和黑客攻击,价格回落到了10美元。
也是拜互联网所赐,比特币在中国的交集几乎与世界同步,甚至一步都没落下。
4
2009年,在国内一家P2P视频网站工作的吴刚,因为偶然收到一份比特币公司的宣传邮件,于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开始利用公司的电脑挖矿。
据说,他离职时候因为遗失了系统的钱包文件,导致已经挖出的8000枚比特币荡然无存,与数亿美元擦肩而过。
吴刚后来还是与比特币结下缘分,创立了比特币银行HaoBtc,成为中国币圈最早的涉足者。
或许,吴刚是中国最早,也是挖到比特币最多的人,但却不是真正的底层“矿工”。
2010年夏天开始,国内许多代练游戏设备的工作室不知从哪里得到一笔额外业务:在电脑上安装一个程序,帮人挖比特币。
反正一样开着电脑,于是只是游戏工作室变成“白天代练,夜里挖矿”,一晚上基本可以挖出10枚左右的比特币。
挖出的比特币有的被人收走,有的则按几块钱一枚的价格在游戏群里销售。
正因为比特币能卖钱,当时著名的IT媒体《电脑报》开辟专版手把手教人如何在电脑上“挖矿”。
《电脑报》一番渲染,让越来越多的游戏工作室纷纷加入“挖矿”的行列,市场上的比特币瞬间多了起来。
一个现实问题也出现了:这么多比特币卖给谁?谁又来买?
虽然此时Mt.Gox在海外已经如日中天,可中国的比特币交易还停留在QQ以及淘宝的阶段。
谁也想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个卖桑拿设备的温州商人,杨林科。
他也喜欢打游戏,偶然听人说比特币可以交易后,直接问了最关心的问题:“这玩意能赚钱么?”
2011年,可以说中国币圈的起始元年。
这年,北大高材生吴忌寒与科幻作家长铗共同创立了中国首个比特币资讯网站巴比特。
俩人能相识,是因为吴忌寒此时是Bitcointalk论坛中文版的版主,而长铗是论坛里发言最为积极的一个人。
不过,吴忌寒能得到长铗信任,关键还是他翻译了中本聪的白皮书,在圈内流传甚广,自此奠定了他在币圈的地位。
同一年,北航读研的张楠赓从外网上了解到比特币后,出于兴趣便开发了矿机FPGA,圈内小有名气的他被称为“南瓜张”。
也是这一年,对比特币模模糊糊有了概念的杨林科掏出十万块,找了几个程序员搭建起中国首家比特币交易所——比特币中国。
比特币中国后来一度占据了国内80%的比特币交易量。
所以说,改革开放后,那么多温州商人能发财,真不是吹的。
但是网站粗糙也是真粗糙。
网站上交易充值是直接给两个网银账户打款,账户主人则分别是杨林科的妻子与丈母娘。
在比特币风潮裹挟下,陆续出现了许多虚拟货币性质的游戏币,比如魔兽币、Q币、泡币、百度币等,但是在炒比特币的人眼里纯属小儿科。
大部分人还是看好比特币,道理很简单,这玩意来自美国,又是全球唯一具有交易价值的虚拟货币,而且价格是年年飞涨,反正也不贵,买点玩玩也是好的。
虽然每个人都想得比特币,可又觉得花钱买不划算,“挖矿”便成为了不约而同的选择。
“要想富先挖矿”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当时个人电脑因为算力有限,“挖矿”实在是太慢了,往往忙活了几个月也没挖出几枚比特币。
比特币是个名副其实的金矿,有人想靠挖矿赚钱,可有人仅仅靠卖挖矿的设备就已经赚到了大把的“卖水”钱。
5
2012年,圈内都在讨论美国“蝴蝶实验室”正研发的一款集成电路式矿机“ASIC”,听说算力极为强悍,可谁都没见过。
见此“钱”景广阔,还在读研的“南瓜张”张楠赓当即选择退学,创办了杭州嘉楠耘智,成功研发出第一台ASIC比特币矿机“阿瓦隆”。
从后来的疯狂程度来说,“阿瓦隆”不只是一台矿机,而是一台“印钞机”。
而他的登场还需要一个契机。
2013年3月的一天,美国留学生Jake Smith来到车库咖啡,他故意提出想用比特币支付。当时车库咖啡合伙人赵东欣然应允,一杯咖啡的交易额最后以0.131个比特币结算。
Jake很兴奋,他没想到在中国也有人知道比特币,于是在Bitcointalk发了条“英雄帖”,招募国内比特币爱好者前来聚会,地址就在车库咖啡。
就这样,国内三十多位比特币爱好者汇聚在海淀区西大街48号二楼的车库咖啡。
他们是赵东、张楠赓、神鱼、李笑来、吴忌寒……几乎是后来整个币圈如雷贯耳的大佬们。
沙龙从最开始漫无边际的闲扯,聚焦到了“南瓜张”制造的“阿瓦隆”矿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