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1991年*在上海视察
不久之后中央作出开发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并作为今后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1991年春节前,*再次来到上海,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对上海多家企业进行了视察,并作出了相关指示。
春节过后,按照*的日程安排,他要前往浦东视察,在出发前,当地领导来到*的住处汇报情况,*对大家说,浦东开发晚了,是坏事也是好事。可以借鉴广东的经验,搞得好一点,搞得现代化一点。
次日*一行人来到浦东南浦大桥工地视察,并登上了新锦江大楼顶层俯瞰上海市,在浦东新区规划图前,*和卓琳坐下来仔细研究审视,*深有感触地说,浦东如果像深圳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不单单是影响浦东,而是关系到整个上海的发展。因此*斩钉截铁地作出指示:
“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后来*坦言,当年搞四个经济特区的时候,应当把上海加上,没有加上是自己的一个大失误。
图丨*在上海文具店给孩子买文具
1992年*结束南巡的最后一站是上海,这一年在上海过春节,*的活动很多,公开露面就达到了6次。
2月10日上午,*一行人来到上海一家公司,看过公司介绍后,*在显微镜下观看了芯片上的线路,随后认真地说:“要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
在一台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前,*仔细听完了工作人员的讲解,沉思了片刻之后,向大家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你们说这台设备姓‘社’还是姓‘资’?”
众人一时间对*的问题感到不解,*意味深长地对大家说,这台设备原来姓“资”,因为它产于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它姓“社”,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
“对外开放就是要引进先进技术为我所用。”
图丨1992年*在上海
几天之后*视察闵行开发区,再次说到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
站在开发区的模型前,*一边听汇报一边提问题,不知不觉已经超过了原定的时间,陪同的同志担心他太过劳累,起身催促说该走了。没想到*突然起身,他扫视了一周之后,说自己还有几句话要讲:
“到本世纪末,上海浦东和深圳要回答一个问题,姓‘社’不姓‘资’,两个地方都要做标兵......姓‘社’还是姓‘资’?现在不是争论得很多嘛。这是个大原则,要用事实来回答......实践证明,承包制姓‘社’不姓‘资’......但这还不够,号要用上百、上千的事实来回答,回答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
谁都没有想到,*的“几句话”,整整说了近20分钟,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对*报以热烈的掌声。
图丨*在南浦大桥前留影
1994年春节,是*最后一次来到上海,在雄伟的杨浦大桥前,*不顾劝阻走下车来,望着眼前的大桥,心中满是自豪。当工地负责人向他介绍洋浦大桥的情况时,*握住他的手说:
“这是上海工人阶级的胜利,我向上海工人阶级致敬!”
当再次登上新锦江大楼的顶层时,*俯瞰上海的夜色,深情地说:“上海大变样了。”短短的几个字,就表达出他对上海巨大发展的肯定,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上海未来的期望。
春节过后,*即将返回北京,在火车启动前,他突然想起了什么,特地将上海的同志请上列车,嘱托他们说:“你们要抓住二十世纪的尾巴,这是上海的最后一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