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产业”的概念在1996年由日本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提出。其基本涵义是: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将一、二、三产业相加(1 2 3)或相乘(1×2×3),正好都等于6,由此形成“六次产业”这一概念的理论模型。
六次产业理论是农业与乡村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它实现农业的多功能性和价值最大化,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产业界限,通过科技、管理和创新等要素的综合运用,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我国产业融合速度加快。为了更好适应新时代产业兴旺的发展需求与新时代市场经济环境,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六次产业划分理论,其实质就是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新时代语境下的“六次产业”理论,不仅强调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并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将“互联网 ”、文创产业、共享产业等为特征的第四、第五产业、第六产业也纳入研究范畴,共同构成完整的六次产业体系。
第四、五、六产业不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而是数字化时代诞生的新产业。它不仅关注农业生产的提高,还强调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如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从而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升级。六次产业理论强调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可以推动农业向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最后,六次产业理论充分体现了绿色发展的价值理念,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