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宗旨是是什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什么具体好处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11-15 12:36:01

2024梅州马拉松赛定于12月29日开跑,消息一传开,梅州再次被刷屏。

马拉松赛不仅是体育比赛,也是一场文明比赛。梅州马拉松赛自2018年首届成功举办以来,一直努力为跑友创造良好的竞赛氛围。每一届马拉松赛的举办都如同打开一扇城市文明之窗,将梅州的魅力与内涵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当然,打开梅州这座城市的文明之窗远不止梅州马拉松赛这一载体。

近年来,梅州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得到极大提升,不断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加强文明培育,厚培文明土壤。梅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结合梅州实际,2022年11月1日起,《梅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为梅州城市文明建设筑牢法律根基。《条例》打出长效创建“组合拳”,从规范与倡导、相关单位职责与分工、重点治理等方面,对市民文明行为进行引导,多点发力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硬支撑”。

具体实践来看,全市文明宣传贯彻工作深入扎实,文明养成活动丰富多彩,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成果颇显。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全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新时代好少年”推选、客家童谣传唱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中国好人”8人、“广东好人”105人;共评选出梅州市道德模范100人、“梅州好人”223人、“梅州好人集体”1个;共获评广东“新时代好少年”10名、梅州“新时代好少年”312名。

拓展文明实践,贴近群众需求。文明城市人民建,文明城市为人民。用好资源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梅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有力抓手,并结合客家文化、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有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市已构建起县(市、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市共打造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所、站),结合行业特色和服务功能,在消防、烟草、气象、供电、银行、学校等部门或场所,因地制宜延伸打造14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点),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圈。

深化文明创建,推动城乡共进。文明创建工作中,梅州秉持为民、惠民、靠民理念,以人民满意度为关键、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推动各县(市、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完善体现文明要求的基础设施,深化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

全国、省级文明村镇以及县级以上文明村、乡镇数量可观。截至目前,梅州市共有全国文明村镇10个、省级文明村镇11个,全国文明单位9个、省级文明单位47个,以及全国文明家庭2户、省级文明家庭3户,全国文明校园3个、省级文明校园5个。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化之乡梅州如何成为文明之城,正深刻考验着这座城市的综合能力。

需要肯定的是,文明城市的建设正深刻地改变着梅州的面貌和市民的生活,但在这一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

其一,思想认识存在欠缺。部分单位对精神文明建设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足够的重视,片面认为这只是宣传部、文明办的分内之事,未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党建工作进行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导致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明成果的期待。

其二,群众参与度亟待提升。小部分群众主人翁意识淡薄,在参与文明创建、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用餐等活动时,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不足,“政府积极行动,群众冷眼旁观”的现象仍然存在。

其三,活动形式缺乏创新。梅州各县(市、区)当前开展的一些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长期局限于传统模式,难以吸引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积极参与。综合来看,这导致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无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也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有效传播和深入人心。

其四,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在梅州某些偏远区域,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如公共文化场所、体育设施等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设施老化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群众参与文化和体育等有益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成为制约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瓶颈之一。

问题的存在,恰恰是前行的方向。梅州建设文明城市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梅州上下、需要全社会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从思想到行动、从活动形式到基础设施全方位持续改进和提升,让文明之花在文化之乡中长久绽放。

强化宣传与榜样力量,让文明之风劲吹。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树立鲜明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市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文明之风成为梅州最亮丽的风景。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政府加大在公共交通、社区宣传栏、广场大屏幕等的文明宣传力度。例如,可以制作更多具有梅州特色的公益广告,将客家文化元素与文明行为规范相结合,使用精美的客家围屋图案搭配文明标语,让市民在熟悉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文明观念的熏陶。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文明话题讨论、线上文明行为挑战赛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扩大文明之风的传播范围。

二是注重榜样示范。政府和社会组织要积极评选表彰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等,进行广泛宣传,比如在电视台、报纸开设专栏,详细报道文明事迹。学校可以邀请文明榜样进课堂,讲述他们的故事,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文明意识。此外,在各行各业树立标杆,让文明之风在行业内形成相互学习、追赶的良好氛围,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文明风尚的提升。

构建参与机制与加强社区建设,让文明之雨常润梅州大地。文明城市与城市文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建设文明家园的进程中,构建完善的参与机制和加强社区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全民参与机制。政府应搭建更多方便市民参与文明创建的平台,比如开发专门的创文APP,市民可以通过APP反馈身边的不文明现象,也可以报名参加各种文明志愿活动。

鼓励企业参与,对积极参与创文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表彰,如税收减免、颁发荣誉证书等,让企业在文明创建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其次,加强社区和村镇文明建设。组织群众制定文明公约,开展文明评比活动,每个区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打造文明特色项目。例如,可以围绕环保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或者以邻里和睦为主题开展“邻里节”等活动,让市民在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文明之路就在脚下,自己就是文明的践行者和受益者。

做好融合与协同共进,让文明之路更宽广。要围绕“百千万工程”,深化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以文明村镇创建为牵引,实施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建立健全全民参与机制和加强社区文明建设,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一方面,要促进文化与文明的深度融合。梅州作为文化之乡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要深入挖掘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内涵,将其与现代文明价值观念相融合,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明创建的活力源泉。比如,通过举办文化节、民俗活动等,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传统美德融入其中,让市民在传承文化中践行文明。

此外,梅州还可利用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明传播,开发具有文明教育意义的文化产品。如文明主题的手工艺品、文化纪念品等,让游客和市民在消费过程中受到文明的感染。

另一方面,要强化城乡融合发展。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物质层面的资源共享,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交流互动。建立城乡文明共建对子,城市社区与乡村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统筹规划城乡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等设施建设,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优质的文化服务,在融合发展中提升整个梅州地区的文明程度。

再者,要推动政府、社会、市民三方融合协同。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文明城市建设规划和政策,加大对文明创建的资金投入和资源调配。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各类志愿者组织、行业协会等要发挥各自优势,深入开展文明宣传、文明实践等活动。市民则要积极响应,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政府、社会、市民三方同心同向、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为梅州文明之路铺就坚实的基础,让文明成为梅州最闪耀的名片,吸引更多人了解梅州、爱上梅州。

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城市文明。每一个梅州人都是文明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只要继续秉持着对文明的执着追求,齐心协力、持之以恒,梅州必将成为一座更加文明、更加美好的城市,让文明之花永远绽放。

南方日报记者 黄培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