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说言南乡郡区划不清楚,于史旡载,今观欧阳修《南乡太守碑》,写的还是很清楚的嘛,虽《三国志》无地理篇,因为有碑文作为史载,亦可弥补史书之缺。换言之,国史,方志,家谱均可作为史料的组成成份。
晋南乡太守碑,不著书撰人名氏,题曰:宣威将军南乡太守司马府君纪德颂碑。
云:君讳整字孔修,太宰,安平王之孙,太尉,义阳王之子。
(按《晋书》宣帝弟曰:安平献王孚,孚次子曰义阳成王望,望第三子随穆王整先望卒后,武帝分义阳之随县封整为王,谥曰:穆整。)
以泰始三年【西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即267年】自南乡太守徙南阳,而南乡人共立此碑;今在光化军,军即襄州谷城县之阴城镇。
按《晋志》不列南乡郡,据此碑所载县令名氏,有武陵、筑阳、丹水、阴城、顺阳,析六县,此盖南乡郡所治也。
《晋志》但云南乡魏时属荆州,武帝平吴改为顺阳郡,而不著顺阳治所兴废,属县之名,而独此碑可见也。
又《整传》但云:整历南中郎将,封清泉侯、薨赠冠军将军、亦不言其为宣威将军,南乡,南阳郡守皆其所漏略也。
欧阳修考证说,(晋志)载曹魏时期己设南乡郡,由魏属荆州统领。晋乃顺承之。按《南乡太守碑》记载,分晰当时属县之县令之名字,分别有有武陵、筑阳、丹水、阴城、顺阳,析六县归归属南乡郡管理。
欧阳修还说“阴城当魏、晋时,为南乡属县也。余贬乾德县令时得此碑,今二纪矣。嘉祐八年九月二十六日书。”
《晋书·地理志》,当魏末荆州分属三国,而南乡、南阳皆属魏,后晋武改南乡为顺阳。
欧阳修考证此碑阴时记到:南乡太守碑阴
“右南乡太守将吏三百五十人,分为二卷,其摩灭者犹有二十余人。人皆有邑姓名字,而无次序。其名号有令,有长,有南阁祭酒、门下督、主簿、部督邮、监汀督邮、部劝农、五官掾、文学掾、营军掾、军谋掾、府门亭长、主记史、待事掾、待事史、部曲将、部曲督,又有贼曹、功曹、议曹、户曹、金曹、水曹、科曹、仓曹、铠曹、左右兵曹,曹皆有掾,又有祭酒,有史,有书佐,有修行,有从掾位,有从史位,有史,有小史等。魏、晋之际,太守官属之制盖如此,他书或时见一二,不能如此之备也。”
《水经注》:“丹水又南,径南乡县故城东北……城南门外,旧有郡社柏树,大三十围。萧欣为郡,伐之,言有大蛇从树腹中坠下,大数围,长三丈,群小蛇数十,随入南山,声如风雨。”此南乡县,王莽新朝末(23年),析人邓晔起兵南乡以应汉。东汉始置南乡县。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夺荆州,分南阳郡西部设置南乡郡 。
辖8县分别为东汉置的南乡县,所治在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
秦汉旧县析县,治所在今河南西峡县东。西汉旧县顺阳县,所治在今淅川县香花镇附近的丹江口水库下,淹没前为李官桥镇顺阳村。
西汉旧县丹水县,所治在今河南淅川县寺湾镇一带。
西汉旧县武当县,所治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北。
西汉旧县酂县,治所约在今湖北省谷城县固封山北。
秦汉旧县阴县,所治在今湖北老河口市傅家寨附近。
西汉旧县筑阳县,所治在今湖北谷城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