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他生活在三国时期,曾担任蜀汉的丞相,是蜀汉政权的基石。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极为出色,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葛亮被誉为“忠臣”和“智慧”的典范。
王朗(?-228年),字景兴,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曾担任曹魏的御史大夫、司空。他在曹魏政权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与诸葛亮相比,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小得多。王朗曾在对阵蜀汉的战争中被诸葛亮的军队擒获,但这一事件并不影响他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
总的来说,诸葛亮和王朗分别属于三国时期的两个敌对政权,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远大于王朗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两者在历史上的评价和知名度也有很大差异。
王朗字景兴,他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重臣。他师从太尉杨赐,之后因为他通晓经文而闻名天下。后来被徐州刺史陶谦举为茂才,又因为扶持汉献帝有功从而被封为会稽太守。但是在前往会稽的路上王朗遭到了孙策的进攻,他因坚持守护城池没有逃走被孙策活捉,孙策爱惜王朗的名声与才华并没有加害于他。
在东吴作为俘虏期间,孙策曾多次派人来劝说王朗让他为东吴效命,但是王朗一直拒绝担任任何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