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沟通,找到双方共同点
人既坚强,又脆弱,对于不断成长与变化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当一个孩子不知道如何与父母相处时,家庭环境与亲子关系会很容易产生波动,甚至因爱生恨。当遇到三观不一致的父母,两种价值观加上代沟,怎样沟通才是有效的?
有一句话“沟通是王道”,也有很多道理说明“沟通需要坦诚”,字面意思都对,但执行起来其实却有很多“潜规则”。
第一, 沟通的目的是相互理解,解决问题,但实际操作中,很多人把沟通的目的理解成沟通对象单方面理解自己,而并没有去理解对方,你也走进了这样的误区,你把母亲的表达含义当成了她斤斤计较的性格缺陷,没有试着去听到背后的声音,所以你觉得母亲没有理解你,你便会困扰。
有没有另外的可能,不是母亲计较得失,而是担心你会受到伤害呢?有没有可能是她在过往的生活中有过类似被伤害的经历,所以才会有你眼中的计较呢?
但是经历更多之后,我渐渐发现,差异永远会存在,成年后也应该学会包容父母,沟通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代沟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不是消除差异,或者强求父母跟你的思维保持一致。
第二, 沟通的确需要坦诚,有智慧的坦诚却不意味着什么都要表达,有时候“不说”反而更能达到通畅的目的。
有时候父母总是议论孩子的事情,其实我觉得还是挺温暖的,他们把女儿的事放在心上,母亲听心事,父亲讲道理,他们都在尽可能的去引导你。
至于观点不一样,除了我刚才说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代沟,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父母的确有更成熟更全面看待问题的视角,或者你就当是朋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你把这些作为行动参考就好,为什么一定要把眼光放在“不同”上,而看不到你又多了一种观点和视角呢?
其实很多人都会如此,因为跟父母的年纪差距太大,代沟多了,就容易造成三观不同的情况,所以这其实是很多人身上都发生的事情,因此你并不需要太过于迷茫。
比如我也跟我的父母三观不合,我们的价值观不合,举个例子吧,我觉得有些东西是必须的,那我觉得可能我就会买我觉得最好的,但是父母不同,他们觉得忍一忍,其实就可以忍过去了,再或者他们觉得买个便宜的,他们就是那种手里有钱不愿意花出去,这就造成了我们价值观不同,可是怎么解决呢,那自然是按照我的意思来,因为我们年轻人,很多时候其实更明白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而他们不明白是因为他们节省了一生,他们舍不得钱。
比如我父母生活在农村,老家一到夏天蚊虫比较多,而且住的也比较热,他们总觉得忍一忍夏天就过去了,就想着忍,从来不愿意买空调,我说过两年他们不听以后,我直接买了,然后人家去家里给安装好了,这时候他们也没话说了,虽然打电话说我乱花钱,但并没有说退回去。
而后来他们住在空调房里时间久了,夏天能睡的得劲了,我那老父亲,一分钱想分成两分钱花的人,居然笑着说,还是住空调房里得劲。所以有时候你与父母的三观不合很正常,有时候你觉得对的,那么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也许他们会觉得不得劲,但现代社会进步太快,如果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走,有时候我们就会跟不上时代了,而他们其实当面对的是一个优秀的你时,也会以你的三观为三观的,因此你自己做好,不要显的那么的靠不住,他们也就不会跟你三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