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造人的女娲,与凡间的纣王,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从这一点来讲,纣王再色胆包天,也没有机会玷污女娲的真身。不过,由于商代供奉着女娲娘娘的神像,反倒给这个昏君了个意淫的机会。
纣王亵渎女娲一事,见于《封神演义》。这不志怪神话小说,是据武王伐纣的故事演义而来,而其开篇便是讲述了纣王的荒淫无度,并由此招致了女娲娘娘的惩罚。
历史上的纣王,声名着实不好,是个好色、贪婪、残暴的君主,最终众叛亲离。《封神演义》一书,便是从纣王的无道开始的,而最荒诞的情节,便是纣王在女娲娘娘的神像上写了首“淫诗”。
当时,纣王受朝臣奏请,于女娲诞辰之日前去上香,以彰显尊敬。结果,商纣王到了女娲宫后,竟对女娲娘娘的神像起了邪念。面对国色天香的女娲神像,商纣王虽未上下其手,却忍不住题了首轻薄的诗: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在纣王的诗中,描述了女娲宫的景象和女娲的容貌,已然尽显轻薄之意。而更人神共愤的是,他还用“取回长乐侍君王”这样的诗句来占女娲的便宜。
商纣王的举动,受到了丞相商容的劝谏。可是,纣王自己却大言不惭的辩解:
“朕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卿毋多言。况孤乃万乘之尊,留与万姓观之,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亦见孤之遗笔耳!”
在纣王口中,那首淫词滥调,竟然是对女娲容貌的赞美。要知道,女娲乃是上古女神,怎容得半点亵渎?由此,商纣王的举动,引发一连串的后果。就这样,商纣王引发了神灵的震怒。
商纣王原本就不是什么盛世名君,又对女娲娘娘犯下了如此大不敬的罪过,自然难逃亡国的厄运。就这样,商纣王招到了妲己及女妖们的迷惑,变得更加荒淫暴戾,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人族之母女娲,实际上却是妖族。弄清楚女娲为什么造人,就知道女娲跟人族到底是什么关系。
人族是怎么起源的?
女娲娘娘大家都不陌生,留下的传说故事比较多。
文人墨客因为创作需要时不时就拿女娲开刷,四大名著两本都跟女娲有联系。
《西游记》与《红楼梦》的主角都是女娲补天时遗留的补天石所化,足见女娲的影响力。
女娲可以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神,传说她跟伏羲一起为人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些传说故事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图:女娲伏羲壁画
有说伏羲女娲是兄妹,阴阳交合生出了人。这明显不符合遗传学定律,因为女娲伏羲根本就不是人族啊。女娲伏羲是人首蛇身,怎么能生出两条腿的人?这明显跨越了种族界限,让人匪夷所思。
有人就说了,李靖夫妇也是人怎么生下来哪吒这个三头六臂的怪物。
哪吒的问题比较复杂,蕴含了古人的生殖崇拜,三头六臂的形象更像是佛教众人。“千手观音、哼哈二将”等等。但是无论哪吒怎么怪异,即便发育有些畸形,他也是人族的一份子。人族生人族符合遗传学定律。
我更倾向于女娲泥土造人。故事大概不再赘述,主要讲讲女娲造人之后的事。
女娲从天地中创造了一个本不存在的生命,她是开心呢还是悲伤?
图:女娲造人
鸿钧道祖紫霄宫讲道,收下了女娲等六个徒弟。鸿钧比较坏,他告诉弟子们可以自己修行成圣,也可以做顺应天道的事功德成圣,但是只字不提什么是顺应天道的事。
女娲无意间心血来潮创造人族,凭借功德女娲第一个位列圣人。成圣之后能力通天,对未来冥冥中有些感应。这种非常弱小的种族必将成为洪荒大地的主人,成为主人自然要驱逐妖族,挤压妖族的生存空间,女娲能高兴吗?
她创造了人族,被尊为人族之母,面对这种处处尊敬她的生命,女娲的心情相当复杂。她是妖族的神,受妖族供奉,庇护妖族是她的责任。自己创造的生命最终却成了妖族的掘墓人,女娲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图:巫妖大战
毕竟是自己亲手创造的,女娲不忍心*害,留着他们自生自灭了。女娲走之后,洪荒爆发了巫妖之争。人族弱小自然成了受气包,谁都想掺合一手,巫妖二族更是把人当做食物,吃人。
这时候不见女娲出现,恐怕女娲也在某个角落里庆幸呢,都死了才好。
之后人族一改颓废之势,高歌猛进,否极泰来。谁也不能阻止人族征服洪荒了,这时候女娲蹦出来了,以大地之母的姿态,庇佑人族。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河之水倾泄人间。哀鸿遍野,到处是人间惨剧。之后就有了女娲补天的故事,补天石没用完,后来就有了孙悟空和贾宝玉这两个人。
天补好了,人间洪水灾害还没有解决。
靠人不如靠自己
人族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传说可考了。
司马迁走访群众编篡史记,对秦前古史的编写下了一番工夫。但是有没有考证这些内容,我们不得而知。暂且认为《史记》的记载都是真实的,那么女娲补天的时间就很清楚了。天河泛滥,史前大洪水的记载也就这么一次。
《史记》:“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女娲以极高的法力把天的这个大窟窿补上了,但是地上的洪水她没有管。
这时候人族是帝尧在位。尧看着百姓受苦于心不忍,召集大臣寻找治水良策。
四岳皆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原帝试之。”
四岳指的是掌管四方诸侯的人,但是这是几个人呢?不一而足,《史记》认为四岳是指四人,因此四岳回答时都是“咸荐”“皆曰”,王夫之在《尚书稗疏》论述四岳是四人,孔平仲在《珩璜新论》中说:“吾尝以四岳为一人,通二十二人之数。
尧帝问谁能担负起治水的重任,众人都说鲧可以。
鲧治水也有神话传说:《山海经·海内经》: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鲧于羽郊。
图:鲧治水
这个息壤是什么东西呢?
晋代郭璞《山海经注》引用《归藏·启筮》说: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并称“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息壤可以自动增长并永无极限,肯定是仙家祭炼的宝贝。
这个传说很考究,这个帝是谁呢?息壤不是凡物,不是尧能拥有的东西。因此只能是天帝。我们大胆揣测一下,鲧立下誓言去治水,但是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这场灾害是天神引发的,鲧觉得也要用神的宝物才能治水,于是冒着风险盗窃息壤。如果能治理好洪水也是大功一件,自己身死也不算什么,鲧也是很有勇气的。
但是女娲补天不治理洪水因为什么呢?
因为人族必有此难,此时治理洪水不仅没有功德还对自己有害,因此女娲不帮助人们治水。女娲于是闭关修炼掐指算着等到时机到了再去治水,不仅得美名而且有功德,两全其美。
天帝听起来很厉害,但是比起圣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天帝可不敢跟女娲抢功劳。鲧如果用息壤治水成功,肯定是大功一件,天帝肯定收益很大。因为鲧是凡人,得到功德不会提高道行,只会增加人族的气运。但是天帝就不同了,他是个练家子,不知道修炼多少年的老道,如果有功德在身很有可能成圣。
活的时间久了人就惜命,天帝也是这样。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天帝虽然没啥实际权力但是地位高啊,他手里的可不是单车而是跑车,跑车换摩托,他不敢赌,因此他要*了鲧。再不济也不能让他治水成功。
帝命祝融*鲧于羽郊。找个借口就把鲧*了。祝融就是人间洪水滔天的罪魁祸首!反而来诛*治水的能臣,十分黑暗。
《史记》: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鲧治水九年,水祸没有退却。可能是治水方法不对,也可能是又下大雨。反正治水无功就得惩罚,这时候天下共主已经成为了舜,新官上任三把火,于是舜*鲧,天下人都说舜做的好。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治水九年,期间有多少辛苦。舜*鲧让人心寒。
结合神话和史书,鲧因治水而死应该是共识。
但是洪水还在人间肆虐,舜*鲧并不解决问题。上哪再去找人才治水呢?舜看中了禹,一是有治水经验,禹是鲧的儿子,多少知道点治水的常识。二是名字起的好,禹跟鱼谐音,如鱼得水,仿佛就是为了治水而出生的。不管怎么说舜相中了禹。
《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这场洪水非常浩大,鲧治水九年禹治水十三年,加起来二十多年。治理洪水花了二十年,可见这场洪水的可怕,背后没有天神的影子是不可能的。
西方人也有记载,这是诺亚方舟的故事,不再赘述。他们靠上帝治水,结果生灵死亡迨尽,每个物种更是活下来三五个。中国祖先自己治水得到的是五千年渊源文化。
禹治水成功,独享功德。儿子启建立夏朝,于是功德就用来庇护夏朝。
这件事让女娲很不高兴,本来是自己的功德被一个凡人窃取,她能高兴吗?
但是夏朝受功德庇护,女娲也不好做什么出格的事。夏朝建立之后,《夏本纪》再未提洪水的问题,夏朝是真正得到护佑的。
殷商,由来已久的矛盾集中爆发
时间到了殷商。汤灭掉夏桀建立商朝,但是商朝没有功德庇护啊。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三百年对女娲而言只是一瞬间而已,女娲觉得自己报仇的机会来了。虽然夏禹作古,大地上的人已经不是原来的人了。但是他们毕竟还是人族的一份子,父债子还罢了。用什么办法呢,还是洪水。
商人,善于经商。古代交通不便,陆地运输比不上水路,善于经商一定是居住在河网密布的地方。经常跟水打交道,自然晓得水性,但是商朝却因为水患数次被迫迁都,这实在是令人费解,根本说不通。一个玩鸟的却被鸟啄了眼睛,很无语。如果不是史书出错,就是背后有人暗害。
《史记商本纪》: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
一个安定的国家屡次迁都也给搞的不安定的。盘庚又回到故都是在向天神宣战,我商人不认输,神仙也不行。
但是商已经衰落了,司马迁甚至数次写道:弟雍己立,是为帝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河亶甲时,殷复衰。阳甲之时,殷衰。帝小辛立,殷复衰。
直到商王武丁的时候,已经用了四个衰,但是商仍然坚挺着。平常朝代一个“衰”字就足以亡国了,商朝不简单。武丁也这么觉得,他想要商再次复兴。
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
武丁要效法祖先汤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是耳边却响起了“飞雉”的声音,这不是天神作怪是什么?
武丁之后,司马迁记载:帝甲淫乱,殷复衰。帝乙立,殷益衰。
率衰率兴,率兴率衰极大的损耗了商的国力,但是商还是坚挺到了纣。
女娲坐不住了,商生命力顽强的怕人。
纣王为什么敢骂女娲
前边讲了这么多,女娲与人族的矛盾在商朝集中爆发。
那么女娲在商代是个什么神呢?
对神的供奉一定程度上变现了神的地位。
商朝人信鬼神,因为那个时候距离上古并不远,仙人的传说非常多。但是女娲的身份很尴尬,女娲作为人族之母被供奉,但是却不承担责任,只想着功德修行。
所以在商朝的时候,人们对女娲是不太感冒的,顶多是二流神,形象不怎么样。商人真正信奉的是“玄鸟”。
纣的时候国家已经衰落,但是纣并不是傻子。
能在诸子争斗中坐上王位单凭嫡长子的地位是远远不够的。
他发现商朝衰落的原因是女娲暗害,怒火滔天因此大骂女娲。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群臣皆曰要给女娲上香,纣王道: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
他内心对女娲是不屑地,因此后面作诗戏虐她。
图:众多的女娲庙
如果崇拜一个人能这么做吗?更别说是神仙了。
于是女娲找到借口派狐狸精,迷惑君王,祸害朝廷。
从幕后转变到台前,众神直接参与这场谋划,借口竟然是昏君荒淫误国!可笑。
于是纣王身死国灭。
一个神仙六根清净,凡人的一句责骂对她是毫无影响,为什么她动这么大气,要灭了商朝?
这其实是一种博弈,古代帝王被称之为人皇,拥有封神的权力。
纣王辱骂女娲传递出一种信号:纣王有意让女娲的香火断绝。
断绝香火可不得了,等于是不被世人承认了。
女娲忍受不了,这才有了封神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