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村纳入“大岗位制”干部不超过7人
根据通知要求,全省各地要统筹核定村“两委”成员职数,推进交叉任职,每个行政村纳入“大岗位制”管理的村“两委”干部一般不超过7人。
按照“公共管理服务型岗位予以整合,专业技术型岗位可以保留”的思路,因村施策把村级岗位整合为“正职岗”“副职岗”“委员岗”3类。
2.“正职”岗位补贴不低于4500元
纳入统筹整合的村级组织岗位,由市县财政部门整合相应岗位待遇财政资金,用于发放“正职”“副职”“委员”岗待遇。
推行“大岗位制”后,村干部岗位补贴(含财政资金或集体资金保障的基本报酬、绩效补贴、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参保补助等)原则上“正职”不低于4500元/月、“副职”不低于3500元/月、“委员”不低于2500元/月;村民小组干部误工补贴一般不低于500元/月,党支部*和小组长“一肩挑”的不低于700元/月。
3.实行坐班制、值班制 提升办事效率
建立和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民情恳谈、民意收集、为民服务、考核评价等制度,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规范村级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代办事项,确保群众“进得了门、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4.10月底前全面完成
根据要求,今年4月底前全省要完成全面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