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发育的早晚因人而异。女孩子比男孩子一般早两年,女孩子发育早的7岁就开始,晚至13岁。而男孩子则早至9岁半,晚至13岁半。
青春期发育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功能。比如,随着男孩子男性睾酮的升高,以及外生殖器的发育,会产生性欲,也有了性行为的能力。
其次,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能够引起青少年自我形象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比如,青少年看到自己的形象更接近于成年人,会产生一种独立于自己的父母的强烈愿望,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的自主决定权。
反过来,青少年外貌的变化又会让旁人改变对他们的看法,作为一种回应,这种改变也会激起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比如,刚发育成熟的女孩子,也许会突然发现年长的男孩在注意自己。对更多的关注,女孩子也许会感到紧张、困惑、不知所措,变得敏感,容易产生忧郁的情绪。
针对这些变化,家长在应对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首先,凡事不能自己认为是对的就是对的。有时候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也自有他的道理,家长应该理性的分析和引导,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相互平等,彼此尊重。
其次,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父母不能轻易退让。孩子毕竟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验,思维方式也大多数是直线型的,许多问题考虑不得那么周全,看不得那么远,还需要家长的权威指导。
最后,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孩子在其中如沐春风,身心自然健康。家庭不和,夫妻关系紧张、冷漠,孩子夹杂在各种矛盾和纠纷之中,不知何去何从,容易出现忧郁、烦躁、叛逆、胆怯、不自信等负面心理。
青春期叛逆的表现 如何度过青春期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那么,青春期叛逆的表现有哪些呢? 青春期叛逆的表现 如何度过青春期 1青春期叛逆的表现有哪些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2青春期怎么度过 青春期的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不平衡,是经历复杂的发展而又充满矛盾的时期。 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孩子进入青春期了,学坏了怎么办。而家长所谓的学坏一般都包括早恋,脾气暴躁,撒谎,厌学,结交不良少年,夜不归宿等等。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一个自我认同的阶段,她们需要通过外界去认同自己的性别,认同自己的自身价值,认同自己的社会道德等等。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认同,她便会向外寻找。 这时候有的孩子会表现的比较叛逆,有的则会早恋,如果父母是个控制型的父母,没给孩子适合的探索空间,有的孩子则会离家出走,去实现自我价值。 这些在家长眼里所谓的叛逆其实是孩子实现自我认同的一个阶段,孩子会通过反对家长来实现自我认同,一般自我认同包括性别的认同,自我价值的认同,社会道德的认同等。 自我认同的实现会影响孩子的今后的自尊感和价值感,而家长在这个时期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保持性的环境,让孩子顺利的实现自我认同。